01
昨天下午有人在微信群里分享了一则视频,看后觉得心里酸酸的。
里面讲的是一对七十多岁年迈的父母,把儿子、儿媳、孙子一家三口都告上了法庭。因为二老觉得晚辈不给他们打电话、记不住他们的生日、也没人回来帮忙搬家……
可是,晚辈们却觉得很委屈。他们觉得谁主动打给谁都一样、给了父母五百块钱让请搬家公司、自己请假扣工资、目前的生存压力大……
最后,年老的母亲泣不成声地从口袋里掏出几百块钱,想买子孙们每人一天的时间……
虽然是视频里面的内容,但却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很羡慕那些一周可以给父母打几个电话的朋友,觉得他们可以聊很久。不管是聊生活、工作,还是感情,甚至是在电话里唱歌给父母听。我做不到,我能做到的是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在电话里,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语。有时父亲接起电话时的那一句“有什么事儿吗?”就会让我尴尬地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们很少给我打电话,我觉得大家更适合见面聊天儿。
是的,我从小就不会表达对父母的爱,更不会说“我爱你们”、“我想你们”等话语。
父母亦是如此,大家只是把爱埋在心里。
02
记得2014年1月份回家过年前,我在QQ空间里写了一篇日志。大致是关于回家要做的一些事情,其中包括跟母亲一起睡一晚、给母亲染白发、给父亲洗头发、见面或是离别的时候拥抱下父母、看父亲打牌……
现在再次翻看这篇日志的时候,感觉多少有些不好意思。以后的几年,还是有很多没有完成。
去年过年回家的时候,我教父亲玩微信。他怎么都学不会,我就慢慢教。在一旁的母亲劝他不要学,哥哥甚至有些取笑他。
最后,他终于会些简单的操作。
我想估计这次回家,他又忘了吧!
国庆节回家的时候,我跟春节一样,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性子。因为谈婚论嫁的事情,我冲父母发了火。一旁的母亲有些战战兢兢,父亲则跟我争吵了几句。
后来私下里,嫂子劝我不要这样,说他们会伤心。
每一年的除夕、正月初一,大妈都会等堂哥一家来老家吃团圆饭或是给相亲拜年。只是每一年,他们都来的特别晚。大妈左等又等,他们才姗姗来迟。
今年的正月初一也不例外!
当时大伯走了没多久,大妈刚做完手术。初一一大早,大妈就一直在盼望着儿子一家过来。虽然路程不远,但他们还是很晚才到。然后,堂哥觉得大妈啰嗦。甚至后来吃饭的时候,堂哥还在冲大妈吼。
那一刻,觉得大妈心里很难过。
其实,不是她啰嗦,而是子女的家事让她很操心。再加上大伯刚走,她一个人在老屋里很孤单!
03
明天就要回家了,今天下午又去给家人买了一些东西。
很多是买给母亲的衣服,父亲的东西先前寄回去了。
母亲这一辈子太操劳,总是不舍得吃穿。毕业这么多年,我还是16年年底才给她买了一对耳环。母亲见到它们的时候,开始嘴上说我乱花钱,最后还是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男朋友是个不喜欢给父母打电话的人,很多时候是他母亲打给他。月初阿姨过生日,我提醒了他好多次都未果。后来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他最终打了一个电话。
今天又提醒了好几次,让他告知父母到家的大概时间。结果还是无动于衷,找各种理由搪塞过去。
他很小就学会了独立与成长,这么些年一直在漂泊在外面。他不是不爱自己的父母,只是跟大多数男孩子一样——不喜欢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
04
每次过年回去,大多数人会给父母买点儿东西,或是给点儿钱。
我们大都理直气壮地把礼物交到他们手上,却并不会过多的去考虑他们是否需要或是喜欢!
我记得去年刚到家时,父亲给我钱让我去买衣服、鞋子;除夕的时候,他非要给我几百块钱的压岁钱……
因为他说,无论我长多大,在他眼里永远是个孩子,他想我花他的钱……
然后,在家的那些天,我每天享受着父母做的美食、熬夜看电视剧、坐在他们身边确是不停地刷着手机、睡得昏天暗地……
但离开的时候,又觉得心里有些愧疚!
这或许也是大多数人过年回家的真实写照吧!
05
记得小时候看地方台的电视,见屏幕上大多是点播升学宴的歌曲。里面唱得最多的便是《常回家看看》,那时觉得听的耳朵快要起茧子。
现在听来,却倍感亲切与温暖!
龙应台说:“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越长大,我们越害怕失去。我们每个人都在忙着长大、成熟、赚钱,很多时候却也忽视了身边正在加速老去的父母!
所以,春节回家,请收起你的性子、手机,多陪陪父母!
春节回家,请好好善待我们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