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背景
户外活动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指南》中指出,幼儿应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活。而攀爬技能是建立在幼儿爬行基础上进行的,它完美的融合了幼儿攀、怕、支撑等能力,本案例即来源于此。
二、活动阶段
你来爬呀我来钻
又到了户外活动时间,小朋友们像小鸟一样四散开去,有的小朋友选择了扭扭车,有的小朋友选择了踏石过河,有的小朋友选择了跨栏、拱形门组合,还有一部分小朋友选择了攀爬架,好朋友牛牛和安南今天相约一起攀爬。
打前阵的是安南,只见他飞快地爬过梯子,走到梯子和高中架的连接处左腿一迈右腿跟上,动作一气呵成就来到了高中架上,好朋友牛牛则遇到了困难,他站在梯子和高中架的连接处踌躇了起来,时而迈脚,时而蹲下来,这时他的眼珠咕噜噜一转开始寻求外援,发现他求助的目光我迅速低下头,这时前方的安南来了一句:“牛牛,我在这,快来”,梯子上犹豫不决的牛牛最终选择蹲下来,从梯子顶端跳了下来,然后从高中架下面钻过去……
教师思考:上述活动中我发现牛牛对于攀爬是感兴趣的,活动中虽然遇到了难题,但牛牛已经想到了解决方案,只是在两个方案中犹豫,整个活动我一直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关注幼儿的游戏,并不贸然介入,好朋友安南的喊声帮助牛牛快速的下了决定。
钻钻爬爬我能行
第二轮攀爬开始了,这一次安南还是快速的迈到了高中架上,好朋友牛牛似乎熟能生巧,又蹲了下来
“牛牛你怎么蹲下了?”
牛牛站在原地不讲话,这时安南说道:“老师牛牛不敢从上面过”
“是吗”我问道,牛牛点了点头
“那你想和朋友安南一样从上面过吗”
“老师他不敢”安南抢先道
“安南,你能来给你的朋友演示一遍吗”
“可以”他开心的点了点头
“安南你速度好快,看起来好酷,牛牛你想试试吗?”虽然眼底闪着跃跃欲试的光芒,可他还是沉默了
教师思考:牛牛和安南是一对好朋友,经常做很多事情都自发在一起,牛牛渴望和朋友安南一样大步跨过去,可是因为高度等原因而止步不前。
这个方法我也行
这时我给出建议,“这样吧,这次我们试试从上面跨过去,老师在你旁边扶着你行吗?”
他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
准备抬腿的那一刻他回头看我,我伸出手在后面虚扶着他同时给他肯定的眼神,并言语给他加油,这次他稍显紧张,动作有点僵硬的完成任务。
教师思考:朋友的陪伴和老师的鼓励给了牛牛突破困难的勇气,活动中教师发现他解决问题的方式与练习的技能目标背道而驰仍是给予认可,增加牛牛参与活动的信心,活动中邀请像安南这样的“攀爬小达人”分享其攀爬经验,使幼儿在同伴那里习得更容易接受的技能经验。
三、活动反思
活动中牛牛已经基本掌握攀爬的动作技能,在牛牛因为害怕而打退堂鼓时安南的成功感染了牛牛,他羡慕安南能获得成功,所以愿意再次尝试,教师在一旁的陪伴也鼓励着牛牛,良好的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能给幼儿带来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