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梦的路上,我们砥砺前行,哪怕天寒地冻,昼短夜长。把路上能斩除的荆棘斩除,搬不走的石头就放下,既要在“能”中尽力,也要在“不能”中释然。但是到底“能”还是“不能”,要在尽力尝试过后才知道,在尝试之前,一切都可视为要尽力的“能”。
在“能”中尽力。老师们常说把该拿到的分拿到,这就是在能力范围内尽已所能。
在“能”中尽力,需要有目的,有方向的努力,盲目的“努力”会成为“假努力”,骗过了所有人,却骗不了“成绩”。
诗人北岛说过“你应当像鸟一样轻,而不是一片羽毛”,为什么?因为鸟有自己的方向,而羽毛只能随风飘荡。鸟可能一会儿就飞到远方,而羽毛却不知道在何处流浪。
努力,方向很重要,尽力就是要竭尽全力。没有两弹元勋们用命去全力研究,就没有中国如今的国际地位。没有抗日志士竭尽全力地保家卫国,就没有现在的繁荣昌盛。
在“能”中拼尽全力,才能拼出自己的阳光未来,拼出人生的康庄大道。有方向地竭力才是在“能”中尽力的根本。
尽力后才知何为“不能”。
诗人顾城说过“因为害怕结束,你拒绝了一切开始”。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因为害怕失败,而拒绝了一切尝试。
所有的事要经历尝试才能知道它到底“能”还是“不能”。
古人认为,在天上飞只存在于神话中,可现在人们发明了飞机。古人认为进入太空是不可能的,可是“神舟”系列在不断更新,甚至宇航员在太空能吃上烧烤。小马过河要尝试了才知道河水的深浅,同样的一件事,有人打眼一看就说“我不能”,有人带着“我必能”的心态最终成就了无上荣光。
在“不能”中释然,在尽力尝试过后实在干不成的事是真“不能”,既然“不能”就不必过多地浪费时间与精力。
“携泰山以超北海”应该是货真价实的“不能”,与其一直纠结如何“携泰山”,不如在岸边静观海上风景。
诗人海子说“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我们不必一直留在黑夜中试图把星星拽下来以获得更多的光亮,大可以等到天明照照太阳,暖暖被寒夜冻伤的心脏。
过分地尝试“不能”,就浪费了其他美好的东西,过分地试图“拽星星”就可能错过了月亮的清辉。敬畏不能,学会在“不能”中释然。
能实现的事就要尽力而为,在面对未知时,先“能”而后再看是否实现得了,若“不能”就尝试着放下执着的手。
敬畏“不能”,也是一种美好的人生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