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在修炼断舍离的道路上,我们如何克服困难?
筛选物品时有什么诀窍? —— 主语 是 我,而不是物品。
若要问“一次性筷子能不能用”,肯定是能用啊,但是“我想用吗?” 我才不想用一次性筷子吃饭呢!
扫除的顺序是什么? —— ① 收拾——筛选必要的物品;② 整理——用到收纳术;③ 打扫——扫、擦、刷等使物品干净的方法。
还是扔不掉东西怎么办?—— 关注不扔东西带来的损失。
说来奇怪,我们总是否定自己(这件事又没做好),却总在肯定物品(似乎还有用)。 想想吧,如果大量的物品都是日常用不到的,就会造成 收纳好了过一阵又乱了,擦拭也费劲,找东西也费劲的境况。 而且不被关注的东西在潜意识里可能还会让你觉得有压力。多耗能量啊! 我的生命能量不能被这些不需要的东西耗费呀! 这样想想,是不是就舍得扔了呢!
如果还是觉得某样东西可惜怎么办? —— 充分理解可惜的含义 —— 珍惜物品。
在想要带某样物品回家时,务必认真感受“爱惜物品”的心情, 如果是真心的话,就不会带回家后对它置之不理,而如果你都忘记了它的存在,又何谈爱惜。 物品不被认真对待,才真的可惜呢!
可我还不太会选择怎么办?
—— 的确,缺乏选择能力的我们,在面对很多物品要做选择时,的确很困难。这时,不防试试 3 这个神奇的数字。 比如 挑选3件最喜欢的东西, 或者按照 非常喜欢,一般喜欢,不太喜欢 分成三类。 记住,选择的能力是需要持续练习的。 也可以先从衣服(内衣、上衣、裤子、袜子、鞋这样的顺序)、书、电线类、文具类 这样的顺序着手,一点点提高这项能力。
如果我觉得家人有好多破烂儿呢?—— 先不要管别人,从自己开始,你会惊讶地发现,原来你有这么多破烂儿!
当专注在自己的东西上,先了解好自己,通过收拾带来好心情,自然而然会感染家人的。
我总觉得收拾能力提高的很慢 —— 勤做练习,知行合一。
画画也不是看本书就会了,画两页就熟练了。收拾是一种可学习的能力,但一定要加强练习哦! 这也是我前几年看过书以后还保持原状的最大误区。 当时的我收拾了一两次,丢了一些东西,但没过多久又是混乱的状态了,极大地打击了积极性,认为书上说的道理是一回事,实践是另一回事。 而这次不同,过几个月要搬进自己的新房子,因为好喜欢自己的房子,所以想留下配得上它的物品,所以狠狠地丢了几把。在丢的过程中,确实提高了判断力。 而主角也不断地从 新房子 变成了 我。
4. 如何提高断舍离的能力?
如何提高收拾的动机?—— 只集中于一点,把它搞完美。
先看看我有多少时间,然后找出今天想断舍离的场所。这一点跟《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刚好相反,《怦然心动》强调要抽出一整块时间彻底的整理。 但我觉得断舍离的这个方法更适合我。因为在孕期,一次性整理超出身体能承受的范围,我就每天收拾一块。 从夏季常穿的衣服→书柜→电源线/电器相关收纳→电器盒子→化妆品→文具→袜子。 目前每一块收拾好的地方,都能带给我怦然心动的感觉,并且激励我继续收拾下去!
扔东西的顺序?—— 先从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开始,扔东西的标准是“要 or 不要”。
等慢慢加快了断舍离的过程,再逐渐过渡到“舒服,or 不舒服”/“心动,or 不心动”。 而且我们要相信,判断心动的能力是逐步提高的。很有可能今天收拾好了一块, 隔一段时间再看,还有可以扔的东西。 不用着急,慢慢来,哈哈。
垃圾如何处理?
——垃圾分成三类:日常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 日本的垃圾分类多达20多种,扔东西是挺让人头疼的事情。咱们中国虽然没那么夸张,但也有垃圾分类的必要。 我一般将垃圾分为: 还能用的,不能用的。 还能用的又分成可送人的、可卖的、可回收的。可送人的比如孕期不能使用的香水、书、纪念品; 可卖的比如多余的手写笔、婚纱;可回收的比如纸类、电子产品类(移动电源、过时的数码相机)。一般来讲可送人和可卖的,其实都是属于物品还比较好呢。我的区分方法就是看价钱,如果能卖到100元以上的,就属于值得折腾卖一回的。因为卖二手品,涉及到拍照、物流等等,很麻烦呢。
另外,扔东西的时候,要说“对不起”和“谢谢”,做个告别,心情更好! 把东西送给别人的时候,要说“感觉你会更爱惜它,请收下”而不是“给你”,并且不要让对方有负担。
整理收纳的技巧?—— 俯瞰 + 三分法
俯瞰是先完整地扫视所有的物品,对数量和类别有一个大概的印象。然后再按照大类别进行三分法。如果一下子就进行细致分类的话,可能会有点头疼不知所措。所以就先大致分成三类,再细分三类,这样下去,可以提高收纳的效率。
按照书中的说法,厨房可分为 餐具、烹饪器具、食材三大类。 再比如,衣服的话,可分为夏装、冬装、春秋装 ; 或者按照季节分成上装、下装、小件 。 小件又能分成内衣、袜子、其他(如腰带、丝巾);袜子还可继续分为丝袜、棉袜、厚袜;丝袜还可分为黑色、肤色、绝对领域。 收纳时,一定要先按照大分类进行物品的统一整理,比如小件。
整理的步骤: ①俯瞰: 把所有的小件都拿到一起,②初筛: 先大体丢掉不喜欢的、坏掉的。③ 分类: 进行中分类,零散地摆放也不要紧;④叠放&细筛: 再在中分类里,每件都拿在手上,细细抚摸、折叠,抚摸时候还要进行细筛,有时候会发现这条丝袜抽丝了,那条袜底起球了,还有一条手感摸着不太好了,那就毫不犹豫地扔掉吧。 那些抚摸和折叠时让你心动或舒服的,就摆好吧。 俯瞰+细筛的好处在于,细筛时遇到犹豫的,一想起俯瞰时还有那么多袜子呢,就会加强扔掉的决心。
打造自在空间的几大原则?
① 七、五、一总量限制原则:看不见的收纳空间(比如衣柜)只放到7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比如餐具)只放到5成,给别人看的空间(比如壁画)只能放1成。 留白的好处,一是美观,二是给人想要收拾整齐的心情。
② 总量限制的替换原则: 如果空间收纳能力被限制了,那么只能通过精心挑选物品来实现了。这样一来,就必须挑选5样(或者7样)最喜欢的东西,品味自然而然会提高。 时间长了就会培养出“永远都只用最好的五件东西的我”,多棒啊!
③ 物品取放只需一个动作: 如果取放物品,需要 打开柜门、取出箱子、打开包装、取出物品这样四个动作,人们就会觉得麻烦,放东西的时候可能就随手放了。 但如果只需要打开柜门、取出物品最多两个动作,那会更容易使用物品,以及使用完毕后放回原处。
打个比方,我之前买了两盒洗衣机清洁剂,盒子都完好无损地包着,除了外面的塑料薄膜,还有一个满是文字的盒子。 基本上不太会用,想起来要用了,有时候又因为要撕包装,好麻烦,就再忍忍。 前几天我把盒子都去掉,取出里面的袋装清洁剂,放在一个朴素的盒子里。第一摆放在那里很美观,没有了那么多文字的骚扰就感觉很清爽;第二,取拿变得容易,也就更想去清洁洗衣机了。
人们大多数时候不是依照理性行事,比如每天喝一杯牛奶、每月清洁一次洗衣机、每天写一篇日记,而是按照感性,麻烦、不麻烦来判断到底要不要做。 当然我们一方面还是要提高自律,另一方面就可以通过更方面地设置人与物品间的动线,更美观地摆放物品,来提高心中的那些感性要素。
5. 自动整理真的会发生吗?
会!
断舍离把自动化系统称为“相”。 “彻底进行断舍离,打造出舒适的生存环境后,自己也就成为完全可以信赖的自己了。”“到了这个阶段,人就自然而然地不会再允许房间出现乱糟糟的情况了。维护住所与生活得舒适有序已经变成了理所当然、自动化的事了。 ”
“所谓断舍离,就是训练自己成为能够信赖的自己,最终彻底脱离没法收拾的自己!”
利用物品不断提升自我形象。 留下的物品是自观的途径。 我们也要试着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
这点我特别有感触。 以前收拾完没过几天就又乱了。 但是经过断舍离的丢丢丢、留留留以后,物品少了,也因为精心挑选出来而变得可爱动人了。再加上每样物品都给他们设定了位置,用完以后,哪怕没有及时放回去,等有时间的时候自然会把他们放回原位。 我也终于明白以前总会乱的原因。 一是因为不够爱惜物品,也不够爱惜自己的住所;二是因为物品没有固定的位置,拿回后,看到满满的抽屉、衣柜, 就自然给它们丢在外面,或者随便找个地方放下。
而现在,我很享受经过我精心打造的住所。 我知道它还有不完美的地方,需要我不断提高能力,去打造更自在的居住空间。 不同于过去的说说,此刻,我是有信心可以做到的,并且一直在doing的状态! 家人们看到从不会收拾的我,现在的进步,都很惊讶,纷纷夸奖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