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文章里我们读到饮食要遵循“应季而食”顺时为之,在这节里又学到了饮食还要讲究“应地而食”。
所谓应地而食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就是说每个地方的人都有不同需求,要遵循当地的习惯,适应当地的环境,吃本地方圆百里出产的东西,也就是所说的“常食”。以常食主食为食物的话身体就不容易跑偏。不容易水土不服。
在书中也介绍了如何预防水土不服?比如去外地之后,在吃当地东西之前先喝当地的水,试试当地的水土,入乡随俗。
若已经出现了水土不服的话,一定要少吃东西,尽快调整自己的消和化的功能。
一般情况北方人到南方最容易出现水土不服,因为南方的湿气比较大,而北方比较燥。
所以外出很远的地方,一定要多注意。了解些饮食知识也可以让我们身体少受罪快速适应当地生活。
书中还讲到一个观点:越吃新奇特的东西越耗元气,吃常食对人体能量消耗最少的,并把常食比喻成家里的妻,新奇特东西比喻成情人,好形象。
书中还提出饮食的关键是让你觉得吃得舒服。觉得其实光“能吃的舒服”就是一个很高的饮食境界了。
还有讲到任何食物都有营养,但是不是任何食物都适合每个人吃,比如滋补肾阴适合用冬笋,而不能用去阴寒湿浊之气的春笋,还有蘑菇属性阴寒,适合阴血不足,经常出现虚火、燥热、五心烦热、眼干、口干、鼻子干、阴道干涩症状的人。
所以我们平时吃东西不仅要了解食物的属性,还要知道自己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在吃这件事上“求和”达到一种平衡,一种舒服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