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举制度一

科举制度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

关于科举制度,究竟创立于唐,还是创立于隋,历史研究界有不少学者,争论不休,我且抛开诸多争论,来谈谈我对明朝科举制度的一些浅显的看法。

科举制度在明朝达到鼎盛,远超此前的历朝历代,统治者对待科举考试极为重视,明朝科举考试的严格和机密性,也堪称历代之最。

明朝士子要经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统共四次大考,其中童试,并非是中央政府组织的正规考试,而是由各省学政(一省主管教育的官员)组织的地方科举考试。

童生试又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三个小考试,院试合格以后,给予生员资格,就有了正式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而后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童试又被称为入学考试,可就是这个看似简单的童试,却又无数人倒在上面。

两鬓斑白犹老生的人,大有人在,就连被后世誉为半圣的曾国藩,也是历经七次童试,方才通过考试,其父曾麟书更是前后十数次考试,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堪堪通过,可见这个入学考试,也并非是那么简单的。

其实我觉得这个童试,就是筛选掉一批不合适的人,把适合的人吸收进各个学院加以培养,最终把人才输送到封建统治者手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