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这个中国节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当太阳黄经达270°,就到了冬至。每年的冬至一般都在公历12月21-23日左右,冬至这一天是北半球黑夜最长,白昼最短的一天。
冬至并不是一年里最冷的一天,在冬至之前,地面还有积热,冬至之后,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
我国跨纬度比较大,各地的气温也相差悬殊,进入冬至以后,全国气温都有所下降。
冬至在现代只是一个节气,提起冬至,开始数九了,黑夜最长,白昼最短。这一天北方人吃饺子,而南方则吃汤圆、年糕、麻糍等等。
在很多年轻人眼里,冬至只是一个节气,谈不上节日,但在古代,冬至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甚至要超过春节。
山丹是我国西北甘肃的一个小县城,这里的习俗不同。冬至是个大家都很重视的节日。冬至前一天孩子们组团去各家各户“朝冬至”,端着盆子讨要一些肉菜蛋奶。东家一把面西家一把面地凑凑,再找个地方,大多是庙台走廊上,一起做饭吃饭,也是大锅牛娃子饭,热气腾腾,香气诱人。集体聚餐其乐融融,热闹非凡!
第二天便是正式的冬至了,家家户户都做“牛娃子饭”,最常规的是用梳子把碎面做成像毛毛虫样的面食,有些人又叫“蛆娃子饭”。还要用大肉肉丁和葱姜蒜炝锅,香气扑鼻,远远就能闻着香味了!这就是山丹家家户户都必吃的“牛娃子饭”了!
“牛娃子饭”面食丰富多彩,不单是用梳子做的像毛毛虫的面,还有直接在案板上用手指碾成的,或者碎面条,用杆杖杆成的棱形面旗旗,用两个手捏成的面花花。还有人用西红柿汁、菠菜汁、火龙果汁和面,做成五颜六色的面食。都有创新,不能一一列举。
近年来,山丹县祁店村进行了多次“冬至民俗文化节”,规模空前,由个体老板和政府出资,凡事去的人都可以免费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牛娃子饭”,号称万人齐吃“牛娃子饭”。今年更是达到了8.6万人之多!再加上特色的文艺汇演,“山丹宝卷”念卷,山丹炒拨拉、有地方特色的各种小吃、山丹烙画,剪纸,麦草画等等,都具有一定地方文化特色!
今年冬至前一天,和老婆子一起跳舞锻炼的姐妹们也想一起过冬至,就AA制大家一起动手,提前一天采购食材,第二天一大早开始制作,到中午各类花式“牛娃子饭”已经准备妥当,并邀请各自老公和几个朋友。女士们脸上带着笑意,在马先生的安排下把桌椅排成长条形,顿时感觉到了聚餐的美好氛围。把预订好的卤牛肉、卤猪肉、凉拌芹菜豆干、凉拌紫甘蓝、凉拌绿豆芽、酸萝卜等一字摆开,又邀请汤先生讲了几句冬至节祝福语,感谢女士们的辛勤付出,仪式感满满。虽然条件简陋,一碗热气腾腾香喷喷的“牛娃子饭”,吃得酣畅淋漓,如此生活,也有情趣乎!
莫道夕阳晚,彩霞半天红!
把每一个乏味的瞬间,变成充满朝气岁月,便是人间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