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指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行为。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从而领悟到生命的神奇,进一步培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对于蚕蛾,有部分学生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或者是害怕蠕动的动物等原因所以没有养蚕,更无法观察到蚕蛾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将目光聚焦于“蚕蛾”,必须在课堂中给同学们展示蚕蛾,但是由于学生们个体差异,并不是每一个同学的蚕都刚好在上这堂课的时候结茧变成了蚕蛾,所以在研究“蚕蛾长什么样?”、“与蚕的幼虫和蛹相比,蚕蛾的生活习性发生了哪些变化?”等问题时,用到了图片展示和AR技术,图片是静态的展示,AR是3D动态化的,可以旋转360°观察,帮助学生更好的抓住研究重点即“蚕蛾的身体结构”,以及基于蚕蛾和蚕蛹的观察比较,推测蚕蛾身体各部分结构与蚕蛹的联系。
在蚕蛾与蚕蛹相比时,找一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身体的哪些部分发育而来的,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有很多观察不到的地方,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哪些动物形态结构和蚕蛾相似?”,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发现蚕蛾具有昆虫的典型特征,即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翅膀和三对足,从而引领学生从认识蚕这一种动物拓展到关注昆虫这一类动物。在AR希课里面,也有蚂蚁,蜘蛛,蝴蝶的3D模型,通过观察,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昆虫都具有头、胸、腹,三对足的共同特点,对于学生们学习和了解昆虫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