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的内部讲话》-艰苦奋斗

     今天仔细的读了这个本书的前五章内容,第一次读就被深深的吸引了,根本停不下来,扑面而来的不是华丽的管理理论,不是炫目的商业预言,而是一种近乎原始的生存焦虑与坚韧力量——艰苦奋斗。

如果说第一章“走出国门征途星辰大海”是被逼上梁山,那第二章的“以奋斗者为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生存的“精神食粮”,或许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才让华为能够迅速崛起,占领海外市场,在企业收入中占比高达60%。

艰苦奋斗是华为文化的魂,是华为文化的主旋律,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外界的误解或质疑动摇我们的奋斗文化;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华为的发展壮大而丢掉了我们的根本——艰苦奋斗

在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深处,我看到的不仅是一位企业领袖的管理智慧,更是一种在极限压力下淬炼出的生存哲学。虽然书中内容并未提及任老经过什么样的人生,但是他觉得他经历过的苦难远比他的员工要严峻的多,他的话语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华为壮丽外表下的脆弱内核,却又同时展现出将这种脆弱转化为无比坚韧的惊人能力。

此时此刻我们公司企业文化中的“奋斗者文化”具象化了,以前并不太能理解奋斗者文化是什么?是去一线艰苦的地方拓展市场?还是在市场中做出业绩?读了这本书以后发现,奋斗者就是“垫子文化”,是在没有背景、没有技术、没有关系、没有市场、没有知名度的情况下靠我们人去一点一点突破,这个过程中没有太多福利支持,没有优越的条件,然后慢慢做大做强,做到家喻户晓的品牌。

奋斗精神是华为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我们在评价干部时,常常用的一句话就是,此人肯投入,工作卖力,有培养前途。只有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的员工,才能成为优良的干部。我们常常把这些人,放到最艰苦的地方、最困难的地方,甚至对公司最不利的地方,让他们快快成熟起来。

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也在想我自己,每次在带新人的时候,也采取类似的方法,是不是有点严,毕竟他还是一个新人,他还不是干部,他不一定能接受的了这样残酷的训练,吃不了这样的苦,坚持不下来,到头来不是又得重新招人吗?但是我还是坚持了,因为我相信他未来一定是一个干部,他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艰苦和极限施压,他以后才能够为公司创造价值,承担更多的责任,也不会轻易的打退堂鼓,所以作为传大凤凰青少市场三部的新员工在他刚入职的前2周就植入艰苦奋斗的种子。

要生存和发展,没有灵丹妙药,只能用在别人看来很“傻”的办法,就是艰苦奋斗。

当公司规模变大、资源变得丰富、市场地位稳固后,组织容易滋生安逸、官僚、铺张浪费、追求形式主义而非实效的风气,员工也可能失去创业期的危机感和拼搏精神。

任老通过这句话不断地向全体员工敲响警钟:公司的规模变了,但我们的生存哲学不能变。华为的“根本”不是现在的规模和市值,而是当年那个为了生存而拼命奋斗的“根本”。忘记这一点,今天的成功就会成为明天失败的温床。

这句话的背后也深深烙印着任老的危机意识和华为的自我批判精神。

生存是第一位的:华为始终认为自己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外部的竞争、技术的迭代、政治的打压,随时可能让公司陷入困境。唯有持续奋斗,才能保持竞争力,活下去。

惰性是最大的敌人:相比于外部挑战,内部的懈怠和自满是更致命的敌人。因此,必须通过强调“艰苦奋斗”来持续对抗组织的惰性,保持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

如今“奋斗者文化”也被刘院例入了我们的企业文化当中,读这个本书的时候更理解了大家长的高瞻远瞩,每年都会评选出一名“奋斗者”作为激励,从第一任的奋斗者到今年的奋斗者,我们公司收入经营都始终保持者很好的位置,在如今的大环境下,需要更多的“奋斗者”继续艰苦奋斗,让公司能够再创佳绩,度过下一个十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