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
什么是断舍离
断舍离的概念来自日本山下英子的介绍整理收纳术的著作《断舍离》。山下英子通过一生堆整理的钻研,把从瑜伽、禅、佛教中习得的理念,形成了独特的整理流派和体系。山下英子认为,人生的种种苦恼,混杂在对物品的执着中。断,指断绝不需要的东西。例如,购物时三思而后行;不需要的东西不接受;只添置必需的物品。舍,指舍弃多余的废物。例如,收拾没用的破烂儿;卖掉、转赠物品;缩小喜好的范围。离,指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如脱离执念;了解自己,喜欢自己;心情愉悦。断舍离的观念非常简单,要求把时间轴放在当下,以人为中心,考虑是当下的自己还需不需要这个东西,不需要的全部淘汰,丢掉或送人。只留下需要、喜欢、舒适、给自己力量的物品。不以物品为中心:“这件衣服还能穿”,或者“这个物品还能用”。
断舍离的精髓,是重新拿回驾驭生活的主导权,而非成为被生活驾驭的奴隶。
什么叫被生活驾驭的奴隶呢,有3种经典状态:
1、用无意识地买买买来化解不开心。
2、用无节制的吃吃吃来抵消各种压力。
3、用放纵地看剧看视频来打发时间。而这三种行为,分别造成三种不同的垃圾:
买买买带来的垃圾就是家里成堆的衣服、物品,在换洗、保养和清洁上都产生负担。
吃吃吃带来的垃圾则是身体内过多的脂肪,让我们更加懒惰、贪睡而不想运动的状态。
看剧看视频则带来更多的头脑中的垃圾讯息,这些垃圾思想、垃圾情绪让我们更加负能量。因此,断舍离是通过打破“买买买”这个循环开始,学会彻底扭转我们的行为方式。让我们渐渐学会不再以自我放纵作为压力出口,从而打破:不开心—— 积累垃圾—— 更不开心的行为模式,让我们可以彻底地跳出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044125】
深度断舍离
“相”的世界与“信念意识世界
与你有关的任何意见物品,都连带着你的某种情怀。这种情怀也许是对过去哪个自我的一种留恋;或许是对现在那个自我的一种证明;也有可能是对未来那个自我的一种期盼。无论是过去哪个自我,还是现在抑或未来那些个自我,都彰显了你对自己那个“我”的执着。即你是谁。你过去曾经是谁,你未来将会是谁。这些“你是谁‘堆积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堆积在你的内在,你看人看物看世界都会带着符合你来自于过去、现在、未来标准的眼镜去看。于是,你把自己锁定在了一堆物品中,即锁定在了你有限的”我“之中。
断舍离,通过整理外在的”相“|物品来整理自己内在杂乱的”信念“|意识世界。
断+舍=离
离,意味着脱离对物品的执念。1.脱离执念;2.了解自己,爱上自己;3.心情愉悦。
断舍离适用的范围:你的日常家居环境;你的日常生活方式;你的人际关系往来;你的工作能力范畴;你的社交应酬方式;你的思维观念模式;你的……
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断舍离练习
参加共修的小伙伴们逐一上前分享各自的断舍离练习。
· 妈妈买的衣物。虽然已经是成人了,妈妈坚持给自己买衣服。其实不是很喜欢,但是为了让妈妈高兴,回家时会穿她买的衣服,妈妈买的衣服也是不能扔的。青師提示:看不见的无意识信念—— 想要得到妈妈的认可/认同。
· 前男友送的衬衫。断了几次都没有断掉。衬衫满载着各种回忆,美好的关系,良好的工作状态,曾经的辉煌。暗示着对现状的不满意。
· 胆小。十来岁的小朋友也勇敢地上台分享,他想断的是胆小。小朋友嘲笑他“怂”,他很苦恼,向大家寻求帮助。在场的大朋友们积极回应:“你就告诉他们,‘我就是很怂’”。听起来很奇怪是不是,但是和大元老师的教导乃一脉相承。青師引导他做释放,大声喊出“我行”。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为小朋友点赞。
断舍离的练习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多,老师不辞辛苦,鼓励参加共修的每一位小伙伴都当场完成该练习,天使卡片、香薰炉、朋友圈、佛经、水晶配饰、高跟鞋、羽绒服、毛衣、爱操心的思维方式……。断舍离的练习甚至一直延续到第二天的共修。
· 追求完美的思维方式。寻求别人的认可。很累。表面上很温顺,但骨子里很硬。上半年肺炎高烧五天。其实是身体在提醒你,需要放下很多东西。需要关注被压抑的情绪。要在意一个完美的形象,端庄,不能发火。要证明我自己。生闷气。肩颈很不好。辞职创业,两个月回一次老家。认识自己,做功课,打坐。顺势而为,自然发生。什么都想抓,其实就是贪婪。有多深的期盼,就有多大的失望。我有很多面向,要强,自律,成功等。没有这些,我是谁?为什么紧裹着自己?对完美的追求,对自己不满意。给自己很多标准。总想证明自己很行。家里老大,农村都希望家里有个男孩子,从小把自己当作男孩子看待,看不上女人(妈妈)的怯懦。读《道德经》,明白了这叫阴阳失衡:在追求完美时,一边更强了,而另一边更弱了。可曾想过,这些不完美、不如意可能是礼物🎁。我们不可能掌控任何事,可能其他人会解决得更好。任何事不可能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发生。对治办法:列出自己不完美的地方,问“是真的吗”?你要认识到,你的评判标准不一定是唯一的。你的认知可能存在偏差,你的视角可能不够全面。
· 爸爸送的绿毛衣。“爸爸的第一任妻子生了一个男孩。再婚后与妈妈生下我。对我无形中有许多对男孩子的期待。我为了得到父亲大人的认同,拼命地装成一个男孩子模样,把自己武装成为集才华与能力于一身的女身好男儿。逐渐开始看不上妈妈,没文化,怯懦,没地位。长大后,两性关系出现问题,喜欢的男孩子总把自己当哥们。心中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像个男孩子,我是个女孩子”。越恐惧,越发生。心仪的男孩子身边总有一个小鸟依人的姑娘需要他来保护。非常苦恼。终于,在断舍离的功课中挖出来一个大课题。看到,释放,放下。该干啥干啥。”
青師点评。疾病的信息,肺部的疾病通常与控制欲有关。为什么有控制欲?因为有不安全感。为什么有不安全感?因为世界变化太快,太无常。我们需要常常观察自己。观察一件看似简单的小事带给你的信息。例如元青老师有一阵子特别喜欢骑电动摩托车,为什么?因为特别方便,北京堵车严重,从家里到上课地点,骑摩托车十分钟就可以到达。有一次在路上为了躲避一个横穿马路的行人,一个急刹车,摩托车翻车了,两位老师都不同程度摔伤。观察这件事,收到的信息是:对摩托车有执着,应该及时放下这个执着。否则,后面会有更大的车祸。结果,很快把摩托车处理了。
实实在在做功课。认识自己,由己推人,自觉觉他。觉知力逐渐就会提高,意识水平也会逐渐提升。上各种课程,参加各种宗教,其实都是某种程度上的逃避。认识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青见。当情绪升起,问自己为什么产生情绪?难过了?问问自己为什么难过?做功课。意识先于身体生病。需要大量练习,做功课。其实,生病不一定是坏事。没有绝对的好坏。祸福相依。生病是身体在给你提醒,你要及时捕捉到其中传达的信息。要敢于对自己动刀子、做手术。做功课。
没有百分百有效的治疗方法。没有救世主。藏族医者,真正的医者:“宁可药架布满灰尘,不要殿堂排满病人”。以此类推,对病人而言,你才是自己最好的医生。对医生而言,看病是为了让病人不要再来。对学生而言,你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对教师而言,教是为了不教。
通过本次的断舍离课程,在物品的背后,我可以看到渴望得到外界认同的信念/深深的无意识。看到了不认同自己的信念/无意识。感恩青師的指点,我看到了意识之光,毕竟我也得到了认可,说明我是被爱的,我行,我足以令人引以为豪。感恩所有小伙伴的分享,在每个人身上都看到了自己。收获满满。
所以,什么都不说了,百分百为自己负责吧。努力地工作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