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教导康熙的过程,真正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严师出高徒”,不管是她对济世的认可,还是她对康熙的要求。她始终是先了解问题并对人晓之以理,再处理问题。因此,即便知道康熙因为不喜欢上济世的课而怠慢学业,她依然要康熙承担自己的责任。
在对济世的点评和态度上,孝庄太后告诉管理者用人上很重要的一点——忠诚(人品)比能力更重要。孝庄太后是如何评价济世的呢?她说自己不确定济世的能力如何,但能确定的是,他至少对先帝是忠心耿耿的。
作为领导者的孝庄太后,以自己的理解和观察告诉康熙为人处世的道理,告诉他不管怎样,不论对与错,都应该将其当成磨刀石,对自己进行千雕万琢。
宝剑锋从砥砺出,磨刀石只是工具,是工具就能为吾所用,怀治国安邦之雄心,又何必在意一方磨刀石?若非孝庄太后从大局的角度点化康熙,济世付出得再多,康熙也未必能接受,甚至可能会因为鳌拜推荐的缘故,将其视作鳌拜安排在自己身边的眼线。
应该说康熙对济世是非常抗拒的,因为在他的眼里,济世是鳌拜的人,他对济世也抱着深深的敌意。而且济世为人又老又固执,只会之乎者也,圣人训。当然这也是鳌拜看中济世的地方,鳌拜认为康熙就是个小孩子,身边人整天教他反对自己,长久以往,对自己肯定不利。那么派个老家伙去之乎者也,最好把你教成个书呆子,你好我好大家好。
但是仇恨的种子实际上已经在康熙心中种下了。鳌拜打杀了康熙的侍卫;赶走了老师魏承谟;现在又硬塞个老古董过来。让康熙接受济世,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济世却令人出乎意料,他是一个有“职业道德”的帝师。
而在教学上,济世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康熙想抄近路,但济世坚持走大道。所以,当康熙想听野文杂记、想学治国之道时,济世首先教他的是做人。因为济世深知“皇位可以授予,但权威不能授予”。
事实上,在这个阶段,刚刚明白现状的康熙,心气开始变得浮躁。正是需要这样一个固执的人来磨练自己。济世并没有去巴结鳌拜,他有他的理想与坚持,他的理想就是坚持自己的“职业道德”。教育出一个“万世之君”。济世的方法也非常独到,他并没有急于求成,也没有强硬灌输。而是激发康熙自己的学习热情。
作为管理者,我们不仅要学习济世的坚持原则,更要学习孝庄太后的“忍”,换句话说,就是给到员工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因为任何能力的培养,心态的锻炼,都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
——文章节选自“大师兄点评清三大帝”第一部《向康熙学战略》,新书首发预售中,欢迎联系预订!
《向康熙学战略》-研读企业创业的艰难与战略决策之道;
《向雍正学用人》-探寻企业规范管理与识人用人之道;
《向乾隆学领导艺术》-破译职业经理人领导艺术与家族企业传承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