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才悟到:原来真正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在生活的长河中,我们常常面临着 "我想要" 与 "我应该" 的抉择。

有人说,真正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年少不知此中意,悟道已近半百时!

活了快半辈子了,现在才知道:原来最高级的自由从来都是 "我想要" 战胜 "我应该",是我们遵循内心的声音,突破外界的束缚,真正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01

"我应该":外界强加的枷锁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社会、家庭、学校等各种外界因素不断向我们灌输着 "应该" 的观念。

我们被告知 "应该" 努力学习,考上一所好大学,因为这样才能有一个好的未来;

"应该" 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比如公务员、医生、教师,因为这些职业体面又有保障;

"应该" 到了一定年龄就结婚生子,因为这是人生的必经阶段。

这些 "应该" 就像无形的枷锁,束缚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我们按照这些 "应该" 去生活,却往往忽略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

我们可能并不喜欢所学的专业,只是因为父母觉得有前途;

我们可能并不热爱那份稳定的工作,只是因为社会认为那是成功的标志;

我们可能并不想那么早结婚生子,只是因为周围的人都在这样做。

在 "我应该" 的支配下,我们活成了别人眼中的样子,却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就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鸟,虽然衣食无忧,却失去了飞翔的自由。

02

"我想要":内心真实的呼唤

"我想要" 是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渴望,是对自己生命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它可能是想要成为一名画家,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世界;

可能是想要环游世界,去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

也可能是想要从事一份充满创意的工作,让自己的才华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想要" 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

当我们倾听内心的声音,勇敢地追求 "我想要" 时,我们就像冲破牢笼的鸟儿,展翅高飞,拥抱属于自己的天空。

著名作家 J.K. 罗琳在创作《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时,曾面临着诸多困难和质疑。她可以选择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过着平凡的生活,但她听从了内心的呼唤,坚持写作,最终创造了一个魔法世界,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作家。

她的成功正是因为她勇敢地追求了 "我想要",战胜了世俗的 "我应该"。

03

用"我想要" 战胜 "我应该"

当 "我想要" 战胜 "我应该" 时,我们就获得了最高级的自由。

这种自由不是放纵自己,为所欲为,而是在了解自己内心真实需求的基础上,做出符合自己价值观的选择,并为之努力奋斗。

它意味着我们不再被外界的评价和标准所左右,而是按照自己的内心去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有勇气和决心去面对外界的压力和质疑。

也许我们的选择不被他人理解,也许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守内心的信念,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贝多芬在失聪的情况下,依然坚持音乐创作,用 "我想要" 的音乐梦想战胜了 "我应该" 放弃的想法,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他的音乐成为了人类精神的瑰宝,他也因此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和永恒的生命。

最高级的自由是 "我想要" 战胜 "我应该",

是我们对自己生命的主权宣言。

在这个充满诱惑和压力的世界里,我们要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勇敢地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外界的枷锁,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享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但往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

人到中年,才有意识,才觉醒,似乎有点晚,但是总好过浑浑噩噩过完一生。

带着觉察过好当下每一天,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尽量做自己喜欢的事,做“我想要"的事!

与你共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