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有他人的故事,有自己的故事,有他人和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有感而发,或说你,或说我,或说ta,有共情之处,有get到之触,于是统统记录下来。#
此为第11篇。
Positive Discipline
第五章《当心逻辑后果》
当心“逻辑后果”只是经过拙劣伪装的惩罚。
有些成年人错误地认为,孩子之所以继续他们的不良行为,是因为惩罚没有严厉到使孩子从中吸取教训的程度。
所以,他们会更严厉地惩罚孩子——而孩子则会找到更聪明的方法来扯平,报复循环便会永无休止。
只要大人们志在必赢,就会迫使孩子成为输家。
考虑惩罚所带来的长期效果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然而,那些花时间考虑了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长期效果的父母,在发现能够帮助孩子发展自我能力感并且学到有益的社会和人生技能的长期有效的管教方法时,会惊喜不已。
自然后果
1.在某些时候,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是恰当的、有帮助的、有效的。
2.逻辑后果是家庭和学校最为广泛使用的方法。父母和老师们可以从我们的讨论中发现什么是真正的逻辑后果,以及如何恰当使用。
3.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对孩子的作用可以是尊重性的、鼓励性的,然而却经常被误用或未被充分利用。在运用得当的时候,孩子们就能从中学到有助于他们以尊重和有尊严的方式培养责任感和义务感的大量东西。
自然后果是指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任何事情,其中没有大人的干预。
借题发挥会阻碍孩子在体验自然后果的过程中的自然学习。
当你计划改变你的行为并且让孩子体验他们的选择所产生的自然后果时,事先以尊重的态度和孩子商量是非常重要的。
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
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
不宜采用自然后果的情况:
1.当孩子处于危险中的时候。孩子的成熟程度或者承担责任的愿望是关键。
2.花时间训练。监护、转移注意力、转移孩子的行为是用于幼小孩子的三大法宝。
3.当自然后果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权力时。
4.当孩子行为的结果在孩子看来不是什么问题时,自然后果就不会有效。
逻辑后果
决定哪种后果能为孩子创造有益的学习体验,鼓励孩子选择负责任的合作。
逻辑后果的四个R
1.相关(Related)
2.尊重(Respectful)
3.合理(Reasonable)
4.预先告知(Revealed in advance)
“相关”是指后果必须是与行为相关的。
“尊重”是指后果一定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或痛苦,并且应该和善而坚定地执行,而且对所有相关人员都是尊重的。
“合理”是指后果一定不能包括借题发挥,并且从孩子和大人的角度来看都是合的。
“预先告知”就是预先让孩子知道,如果她选择了某种行为将会有什么结果出现(或你将会做什么)。
转移孩子的行为
当一个逻辑后果能将孩子的行为转向一个有用的(有贡献的)行为时,它就是有效的逻辑后果。
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
逻辑后果与行为的错误目的
使用逻辑后果的另一个重要指导原则是,要考虑到行为的错误目的。
逻辑后果在冷静期之后或赢得孩子的合作之后的解决问题阶段,才是有效的。
没有什么事能比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赢得他们的合作的了。
逻辑后果只是一个工具,而且常常不是适合当时情形的最佳工具。
让孩子们事先参与
使用逻辑后果,需要家长们转变态度,让孩子们事先参与进来。
1.当孩子试探规则时,事情在变得好起来之前往往会变得更坏。
2.惩罚可能让你得到更快的结果,但是,逻辑后果——如果使用得当——是帮助孩子培养自律与合作的很多非惩罚方式中的一种。
很多父母和老师都说过这句话,“我已经告诉过你一百遍了”。他们需要认识到,愚笨不堪的不是孩子。孩子们知道什么对他们有作用。大人需要认识到,说一百遍是没有效的。
孩子需要知道与特权相伴的是责任。
特权=责任
缺乏责任=丧失特权
如果一个逻辑(相关的)后果不明显,很可能就是那种情形不适合运用逻辑后果。
正面管教工具
1、好好想一想。“逻辑后果”真的是经过拙劣伪装的惩罚吗?
2、当心是什么在起作用。想一想你的管教方式造成的长期效果。
3、避免借题发挥,要对孩子的体验表达你的同情和理解。
4、不要把自然后果强加给孩子;但要让孩子体验他们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自然后果,不要在自然后果上施加责难、羞得和痛苦,也不要包揽孩子遇到的困难。
5、决定你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
6、只要可能,就给孩子提供选择。
7、思考“逻辑后果的四个R”。
8、思考“惩罚造成的四个R”,从而看清你的管教方式的长期效果。
9、记住,“若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是一个荒谬的观念。
10、孩子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
11、把不良行为转向有贡献的行为。
12、你如果希望孩子们控制他们的行为,你就要做自我控制的榜样。
13、逻辑后果不适用于大多数错误目的的行为。
14、要自始至终和善而坚定。
15、通过启发式问题帮助孩子探讨他们的选择所造成的后果。
16、逻辑后果并不是处理大多数问题的最佳方式。
17、使用公式:特权=责任;缺乏责任=丧失特权
18、为营造更好的家庭气氛和班里的气氛,要专注于解决间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