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合作学习与合作类型
合作学习的创始人之一斯莱文曾把合作学习方法归结为两大类:互助型合作学习和协同型合作学习。一般来说,互助型合作学习较为适宜于复述、理解教材内容,也就是适合于培养“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的学习,而协同型合作学习则更有利于发现探究、创造性解决问题,即能力目标的学习。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强调的合作主要是指这两种形式的合作。
第一,互助合作。是自然法则的一种,是一种通过合作方式,实现合作双方都获得利益的生物关系。就是彼此帮助,共同合作,互助互利。互助合作是一种异质的、不对等的合作。比如,我们用筷子吃饭,人与筷子的关系是不对等的,但如果不用筷子,就是不和筷子合作,那么就只能吃“手抓饭”。筷子帮助我们把饭吃到了嘴里,我们帮助筷子发挥了它的作用。人和筷子之间是不对等的合作,但是互利的、互相帮助的,优生和学困生合作也是这种关系。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异质分组就是要通过互助的方式让不会学习的同学通过别人的帮助会学习,让会学习的同学通过帮助他人学得更好,充分发挥互助的优势。
学生在运用互助式合作方式开展合作学习时,能够运用的合作策略有:三步采访法、切块拼接法、MURDER(谋杀)法、记记法、内外圈法、组际批阅法、练练法、一人走三人留、小先生法、两人互查法等。
第二,协同合作。所谓协同,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协同是指元素对元素的相干能力,表现了元素在整体发展运行过程中协调与合作的性质。结构元素各自之间的协调、协作形成拉动效应,推动事物共同前进,对事物双方或多方而言,协同的结果使个个获益,整体加强,共同发展。导致事物间属性互相增强、向积极方向发展的相干性即为协同性。我们在合作学习中所指的协同也是同质合作,也就是组员之间的学习水平等因素是相近或相同的。但合作学习小组内是异质的,那么在组内怎么实现协同合作呢?在小组内,成员之间不论处于什么样的学习水平,不论有多大的个体差异,但都有着共同的小组目标,有着各自不同的学习任务,只有每个人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这就需要很好地配合、协同,各成员的优势就能充分发挥出来,取得远大于个人的成就。另外,各学习小组之间是同质的,班级整体提高需要组际间协同合作才能发展。所以,在利用这两种合作类型时,不必过于纠结,只要有效就行。
学生在运用协同式合作方式开展合作学习时,能够运用的合作策略有:三步采访法、叽叽喳喳法、接力法、坐庄法、四角站立法、组际评价法、站立分享法、对折评价线、围圈传、人形矩阵、合作辩论法、联想链、发言卡、综合排序法、一人走三人留、小组成绩分享法、复数通行证、世界咖啡、游戏竞赛法、连环画展法、非正式学习、实地漫步、小组调查法、意见一致游戏、情境表演、合作思维导图、德尔菲法等。(西夏合作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