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小敏
今天无意间刷了一部2018年的印度影片《嗝嗝老师》。一部教育题材的电影,来暗示人的心理问题,来揭示现代老师的教育观问题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一部情节老套的教育主题影片:一群气走了许多老师的差生和一位改变他们未来的老师。与其它同类影片不同的是这位老师,也是一位“特殊”的老师。
与“恐惧”抗争,不如与“恐惧”共存
①纳娜老师患有图雷特综合症,她从一开始就在不停地找工作,资历很好,但被应聘学校拒绝了18次,就连现在面试的圣蒂克学校也拒绝了5次。当面试官问到“它对你的生活有影响吗?”她的回答是“我们处理得很好。”
从小就受着别人的白眼,不公的遭遇,内心产生的恐惧,担心,害怕,就像是纳娜老师的图雷特综合症,它会随时随地提醒着你与他人的不同,就像影片中的那些孩子。当孩子们把自己的恐惧,担心和害怕写在纸上让它随风飞上天的时候,我们便与自己的“不足”进行了和解。接受它的存在,才能让它们成为我们前进的助力。
②纳娜与疾病,纳娜与学生,不是对立的,是共存与一体的,反之纳娜父亲对于纳娜是不接受的,以至于他们之间的隔阂直到最后父亲说出“我见过你为那些孩子都做了什么,我永远无法为你做到这样,你站在他们身边我以你为荣”而释然。
现实就是这样,当我们自己都在与它抗争,怨恨我们的处境,痛恨自己的缺点,那么它只能成为自己前进的阻力。阻碍我们前行的无非是心魔。
老师应成为指引孩子方向的北极星
①当校长问到:“身患这样的疾病,你为什么想要当老师呢?”她说起了可汗校长:“一般的老师教授知识,优秀的老师教人理解,如果他更优秀,那他会告诉你如何运用它。有些老师会激励着我们,我想可汗校长就是这样的老师”。在她无助而害怕的时候,可汗校长就是她的北极星。
当9F班的孩子因为搞坏学校的研发成果将要被退学时,纳娜老师终于忍不住要放弃了,孩子们找到老师,“我不知道星空在哪?但在地球上,你便是我的北极星”。
前段时间,在网上流传的一段老师因学生表演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被辱骂的视频,这段视频引起了热议。我们旁人听听这段辱骂孩子的话便觉得难以忍受,且不说如何能说的出来这样讽刺的语言。这就是这位老师的教育观——你没有按照我的方式来做,没有达到我的理想状态,就必须被责骂。
当然,我们都是普通人,可汗老师与纳娜老师的举措也许是极其少数人能够做到的,在面对一些“特殊孩子”的过程中,除了老师自身需要有专业的知识体系,更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支撑。就像北极星一样,永远坚定地照耀在北方的星空。
②瓦迪亚老师知道了他的学生阿克谢让萨姆拉尔带着错误的试卷给了阿提什后,他沉默了许久。最终在大会上说出了是自己故意将错误的试卷透漏了出来。纳娜老师和9F班的孩子得到了肯定。阿克谢追着瓦迪亚老师出来将自己获得的级长徽章交到了瓦迪亚老师手中。“没有坏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作为老师,不仅仅要教学生如何学习,更应该引领学生的价值观,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孩子永远是成人情绪的最佳窥探者,而成年人的情绪、语言、行为会直接影响着孩子对他人对世界的判断。
你不是我,不要用你的角度评价我
①纳娜老师去家访,看到的是为了生活用水排长队抢着接水的居民,一群赌博而被警察追赶的孩子,为生活而奔波的人们,这边是生活的废墟,那边是高楼林立,这就是贫民窟。
②纳娜老师看到阿提什时,他正在修车,阿提什眼神躲避,为了避免他的尴尬,纳娜老师也无声的离开了。
一则似乎有什么关联又没什么关联的故事(出自 古典的《拆掉思维里的墙》):
三个工匠盖教堂。
一个无精打采,一个兴致勃勃,一个两眼放光。第一个工匠认为他在为生计被迫劳作,第二个工匠认为他在赚钱养家,第三个工匠认为他在为神做圣工。
这三位工匠,他们都是在边做边想,而没有躺在家里苦思:盖教堂的意义是什么?养家糊口的意义是什么?人类需要工作吗?工作的意义又是什么?
书中说:这三个工匠一样好。
在真实的生活里,你会发现这三个工匠往往来自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境遇,面对不同的难点,这些都影响着他们追寻不同的意义。
第二个工匠也许来自大家庭,从小受到族人的支持,学得这门手艺,养活一家人对他来说是件既浪漫又辛苦的事。
第三个工匠也许从小受到宗教或美学的熏陶,这让他能穿透图纸看到宏伟的大教堂。
至于第一个工匠,他有那么不堪吗?也许他正挣扎在生存线上,快点赚钱填饱肚子,没有什么不好。等他吃好了、穿暖了,他也会开始想更多的意义。
人食不果腹的时候,唯一的想法就是能够吃上热乎的饭菜。
他们的家人没有来开家长会可能就是因为他们去开了家长会的时间可能今天的吃水就发了难了。纳娜老师的善解人意,让人再次暖心。
最后的结局当然是皆大欢喜的,9F班的孩子一个个都功成名就,摆脱了贫困带给他们的困扰。纳娜老师也在学生的欢送中退休了。
不公的待遇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躺平就是自暴自弃,抛开自己的恐惧与不足,找方法,做一点,将改变一点。
印度教育题材的电影一直是很突出的,它不仅让我们去思考我们与自身不足的共存,与他人相处的观念,也让人深思社会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