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兰兰妈发了一篇文章,主题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从仿生机器人谈起!。创造力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是我们生活意义的核心来源,创造能给人自我实现感和幸福感,这是其它活动难以取代的。
然而,兰兰妈已经听到不止一位家长朋友说,提到“创造力”,总感觉很神秘,有点随机、不可控、难以量化……那么,创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是否有规可循呢?
今天,兰兰妈就带大家揭开这一层神秘面纱,来看看创造力运行的全过程。
导语
真正的创造力从来都不是突然的灵感,不是那种随机闪过黑暗的一道光芒,而是数年艰苦工作的厚积薄发。
——《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曾对近百位全球最具创造力的杰出人士进行了访谈,他发现,创造的过程千差万别,但都具有一些共同点。
把这些共同点总结归纳之后,创造的过程可以被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特点、各有规律,创造的概念不再晦涩难懂。
01
创造的第一个阶段:准备期
创造始于刺激。
可能是某个难题需要解开,某个任务需要完成。可能你发现某件事不合理,隐约觉得可以更好。
有个名叫Jane Chen的华裔女孩,她的一项创造发明拯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这个创造过程就始于一个刺激。
几年前,Jane知道了一个惊人的数据,每年全球出生的2000万早产儿中,接近400万活不到第一个月就死去了,原因只是:冷。
刚出生的早产儿,因为离开母体又缺少足够体脂保持体温,如果不及时保暖的话,这些小生命很容易死去。
但是很多贫穷的国家无力担负价格昂贵的恒温箱。
他们只能用加热灯或热水袋这种最原始的方式为孩子保暖,可是这样简陋的方式往往会导致婴儿的器官发育不正常,引发各种疾病,甚至死亡。
“我坚信每个人都活着的权利”,怀着这样的信念,Jane Chen开始了她的创造。
02
创造的第二个阶段:酝酿期
创造的第二个阶段是酝酿期,在这个阶段,各种想法在潜意识中翻腾,许多不同寻常的联系开始被建立起来。
当我们有意识地想要解决一个问题时,大脑会以线性的、逻辑的方式来处理信息。但潜意识的工作不走理性的路线,想法会自己互相呼应,出现意想不到的组合。
酝酿阶段很神秘,它常被视作整个过程中最具创造力的部分。
在酝酿期,给自己一些“空闲”非常重要。
美籍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在描述自己的工作时这样说:“我现在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这意味着我正处于富有创造力的阶段,只有到事后你才会知道,闲散很重要。总是让自己非常忙碌的人通常没有创造力。”
酝酿期给人的启示是:如果你有一个问题,不要坐在那里试图解决它。你可以带着这个问题去做事,解决方法可能会在半夜,在开车、洗澡或做其它事情的时候降临。
需要多长时间的酝酿期因事而异,从几个小时到几年,都有可能。在Jane Chen的创造过程中,酝酿期有几个月之久。
当时Jane还在斯坦福大学读书,有一门课程要求学生设计一个产品,借着这个机会,她联系了计算机、科学化学系的同学组建了一个团队。他们的目标是用传统恒温箱百分之一的价格制造低成本的婴儿保温箱。
他们开始做大量的调研,用市面上各类母婴产品做测试,启动了酝酿的过程。
03
创造的第三个阶段:洞见期
当想法与想法之间的联系非常恰当时,它就会被推到意识中,这时洞见就出现了。
就像一个被按在水面下的软木塞,一旦被放开,它就会浮出水面。
创造的第三个阶段,也被称为“啊哈”时刻。
就是阿基米德走进浴室,大叫“我想出来了”的那一刻,也是一片片拼图成功拼在一起的时刻。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有几次洞悉,分散在创造的各个阶段中。
经过漫长的酝酿期,Jane Chen团队的第一个洞见终于出现,他们设计出作品的原型:用人造黄油做储热层的保温袋。价格低廉,效果良好。
他们顺利完成了设计与制作,在课程成果展示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04
创造的第四个阶段:评价期
洞见期之后,人们必须确定自己的洞悉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继续研究下去。这个观点是否真的很新颖,在现实中是否可行?
画家退离画布几步,端详自己的创作怎么样;诗人以更挑剔的眼光反复诵读诗句;科学家坐下来进行计算或做实验。多数洞见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在理性的冷峻光线下,致命的瑕疵会显现出来。
在这个阶段,人们会感到最不确定,最没有安全感。这是自我批评、自我反省的时期。
Jane Chen团队的评价期就不轻松。当他们带着保温袋模型去了印度,才发现这个设计根本就是纸上谈兵,在实际应用中状况百出。
他们不得不承认,想要真正解决问题,距离还很遥远。这个设计必须继续完善。
05
创造的第五个阶段:精心制作期
创造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漫长的精心制作期。在这个阶段中,有4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首先,人们必须关注正在进展的工作,注意新观点、新问题和新洞见什么时候会从与环境的互动中显现出来。保持开放与灵活的心态。
其次,人们必须注意自己的目标和感受,了解工作是否确实如预期的那样发展。
第三个条件是与领域知识保持接触,利用最有效的技术、最完备的信息以及最好的理论。
最后,听取相关人士的建议很重要。在交流中,有可能纠正滑向错误方向的解决方案,或找出更令人信服的模式来呈现。
这个过程可能花费的时间最多,工作也最辛苦。
在这个时期,Jane Chen团队重新寻找合适初生儿的安全材料,他们修改设计方案,与当地医院和机构反复研讨。直到一个符合预期的产品出现,一个叫做“Embrace(拥抱)”的保温袋。
一个由特制布料做成的袋子,一片可以重复加热的加热块,一台加热机器。每加热一次,可以持续温暖新生儿6个小时。
特殊的布料将温度控制在恒温。使用过程不插电,可以重复使用,并且小体积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这样简简单单的组合就可以保护无数个初生婴儿度过危险期。
最让人振奋的是,他们的价格只是昂贵保温箱价格的百分之一,真正解决了贫困国家的问题。
Embrace保温袋推出后,投放到了各个国家的贫困地区,在印度,乌干达等地,Jane Chen发明的保温袋拯救了超过150000个小生命。
这次创造,让一只温暖的襁褓,为那些原本会消失的生命,夺回了活着的资格。
无论是发明婴儿保温袋,制作一个盆景,还是写一篇文章,创造过程背后的运行机制,都离不开这五个阶段。
创造的过程并不神秘,准备、酝酿、洞见、评价、精心制作,每个阶段都需要全身心的投入、灵感以及大量的辛勤工作。
其实仔细想想,每个父母都有创造力,首先我们精心创造了一个生命,然后再用全部的爱为他们一砖一瓦地搭建世界。
我们的孩子,我们自己都是创造者,创造着自己的一天,一年,一生。创造力的强弱,决定着我们的生活是精彩或者平庸,是顺应内心或者随波逐流。
在未来,当大量机械、简单、有明确规则的工作都可以交给人工智能的时候,创造力,这一人类独有的天赋,将成为至关重要的能力。改变历史、改变世界的重大事件,只有通过人类的创造力才能实现。
创造力,让我们将生命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用智慧、勤劳和爱,让世界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