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细品西游》我慌了,我们心疼孙悟空的500年,原来全是错付

知乎上有一个热议话题:“为什么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所向披靡,取经路上却频频求助?”

[图片上传失败...(image-282290-1760071860703)]

读完曲黎敏老师的《细品西游》才恍然大悟:这根本不是bug,而是修行的必经之路,所谓九九八十一难,不是难,而是课,是身心体验课。

[图片上传失败...(image-84670f-1760071860703)]

大闹天宫时的孙悟空,靠的是天赋神通;而取经路上的孙悟空,学的是如何成为真正的行者。

曲黎敏老师用深厚的中医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功底,从生命修行角度重新诠释《西游记》,书中摒弃了传统的神怪小说解读框架,将取经路视为每个人的心性修炼之旅。

以前读《西游记》图个乐,现在却在《细品西游》里,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的人性、奇思妙想甚至是大道。

原来,九九八十一难从不是惩罚,而是直面自我、化解心魔的身心体验课,修行从不是伪装完美,而是敢撕开皮囊,与内心的“妖怪”对峙。

[图片上传失败...(image-d6c9f8-1760071860703)]

一、修行的本质:不藏恶,只化恶

1、妖怪从来都在心里

曲黎敏说:“书中的妖怪皆源于每个人身体内部的欲望,最容易打败我们的,就是我们自己。”

白骨精三变戏耍唐僧,映射的是我们心中的猜忌与偏执;火焰山的熊熊烈火,不就是压抑到爆发的怒火吗?孙悟空戴上紧箍咒不是禁锢自由的,而是约束......

就像现实中我们定下的自律计划,看似是束缚,实则是给浮躁的心安个锚点,我曾因拖延错过晋升,重读这部分才懂:真正的“紧箍”从不在头上,而在对自我欲望的清醒认知里。

[图片上传失败...(image-d56906-1760071860702)]

2、荆棘岭的“温柔陷阱”最致命

《西游记》第六十四回的荆棘岭很少被人提及,八百里浓荫蔽日,棘刺如刀,唐僧望着密不透风的丛林哀叹无路可行,可猪八戒直接挥起钉耙开路。

其实,荆棘岭不是无路,而是有路,这条路就是勇猛的心路,心畏惧,就无路,我们总是抱怨生活艰难,却没发现那些走不通的困境,大多是我们内心的畏惧设下的障碍。

当我们抱怨前路艰难时,是否想过,阻碍我们的不是外境,而是内心的恐惧?

[图片上传失败...(image-4fa2d4-1760071860702)]

3、化解恶,而非消灭恶

猪八戒好色、贪吃、懒惰,这些品性看似是缺点,但这正是《西游记》的高明之处: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猪八戒,修行不是让人隐藏起恶,而是要学会与他共存,并逐渐转化他。

欲望不必消灭,只需共处,真正的强大,是带着不完美前行,就像我们一边抱怨生活,一边仍早起奋斗。

[图片上传失败...(image-d4340f-1760071860702)]

4、真经在脚下,灵山在当下

曲黎敏在书末写道:“孙悟空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却取不回真经,因为意念再快,也取不来实修成果。”

真正的真经,从来不在西天,而在取经的路上,正如真正的幸福不在目的地,而在追求的过程中。

修行不是为了成为圣人,而是在一次次直面心魔、化解恶念中,活成更通透的自己,取经路也不是通关游戏,而是每一步都算数的成长之旅。

正如我们克服一次拖延、化解一场争吵,都是在为自己取真经,职场受挫教会我们沉稳,人际矛盾让我们懂包容,自我挣扎逼着我们成长.......

二、结语

《西游记》从不是神魔故事,而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寓言;所谓的西天取经,不过是带着勇气走一场修心之路,让每一步跋涉,都成为照亮自己的光。

取经即取心,所有外在旅程都是内在修行,取经团队经历的每一难,都是对心性的磨砺,孙悟空从齐天大圣到斗战胜佛的转变,不是法力的提升,而是心境的升华。

[图片上传失败...(image-83c4d8-1760071860702)]

当困难来临时,不要问为什么是我,而要问这一课要教我什么,视角的转变,让困境变为契机。

因此,八十一难不是惩罚,而是礼物,当我们把生活中的挑战视为成长课程,就能在荆棘中开辟心路,在磨难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取经即取心,渡难即渡己,或许这就是《西游记》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生命智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