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一篇文章《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火爆刷了屏。可以说这篇文章很成功的击中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神经。
有时候,看到同龄的人如此的成功,总是忍不住的焦虑。
悔恨自己大学的时候没有像俞敏洪那样读800本书,哪怕400本也好啊!
悔恨自己工作了之后没有日以继夜的艰苦奋斗,很多时候选择了安逸和享受生活,导致现在工作能力一般、身无所长!
悔恨自己怎么就不能坚持自己文章写得好这个优点,将它一直的坚持下来,做不到日更,起码三五天写一篇啊,积累到现在不也是自媒体届一个不大不小的V了嘛!
再多的悔恨,也换不回青春。
毕业后的十年,说过就过了。
三十五岁,是不是就真的来不及了?该怎么办,是不信邪不信命坚持自己的理想,还是放弃同现实的挣扎做一个普通人?
真的我有些时候会有一种苍白的无力感。对生活的无从掌控,对现实的深深无奈。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似乎,人生中你的每一次决定,栽的每一个跟头,都是上帝为了让你更成熟,更完整,更有智慧。也就是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
可是到了一定的年龄,我们一定要用一些成绩、一些成就、或者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来证明自己没有虚度光阴。
而我们本身的平凡,甚至平庸,和我们心中自己迫于要证明自己不一样的心理出现了落差,这使得我们焦虑,我们不甘于承认自己的平凡,成了我们心里最大的痛苦。
一辈子有多长,看对谁了。对有人来说很长,每一天都无所事事无聊至极度日如年;对有人来说很短,匆忙间早上计划好的事情都还没有完成就到了天黑,一天又该结束了。
心态很重要,需要不疾不徐,按部就班,不急躁不懈怠,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身体很重要,无病痛才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你所想做的一切事情中。王潇在《创业十年》中说:有人天生身体素质好,瞌睡少,不爱生病,这都是很难得的优势,可以拖垮和熬死很多对手。
很多年前俞敏洪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在某次大学同学聚会上他说过的一段话:你们1年做成的事情,我用2年做;你们5年做成的事情,我用十年做;你们10年做成的事情,我用20年做;你们用20年做成的事情,我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把你们送走我再做。
没错,人生是该坚持追求,不懈努力。但万不可急功近利、心浮气躁。
想想《三国》里的司马懿,大半生都在韬光养晦悄悄磨剑,看着别人起高楼、宴宾客,在没把握取胜时绝不露出丝毫的锋芒。最后直等到别人楼塌了,一个人熬死了曹氏三代人。而自己不断的枝繁叶茂根基深厚,对手却越来越孱弱。到了曹氏第四代,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怎可能是百年氏族司马家和深藏不漏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的对手呢?
在没有变的足够强大之前,我们不该焦虑,不该着急。要相信,自己付出的,总有一天会回报你。
馒头没熟之前,不要着急去泄气,默默地添上柴火继续蒸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