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经历属于自己的悟道时刻,孔子的立志于学,菩提树下的释迦牟尼,龙场悟道的王阳明……
一、聪明和有天赋都不是优秀的唯一定义,品德才是
人的惰性被时间无限放大,他如同小溪里的水缓缓流入大河,又奔腾的流入长江最后流向大海。
最初的惰性不加以控制,任由他生长慢慢就如同小溪流动的水,随着时间的延长流向汪洋大海。
等小溪流向大海,再也没有干枯的可能。
等惰性长期蔓延,再也没有治愈的可能。
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人有复杂的思想,动物没有。懵懂时期的婴儿是无忧无虑的,他的思想来自父母长辈的教育。
婴儿时期的教育开始,已经是再帮助孩子养成自律习惯。先用灌入的方式对孩子进行12年的他律过程,再突然就放松用三年培养自律。
4岁的幼儿园,6岁的小学,12岁的初中,15岁的高中都是对孩子进行他律的教育。
启蒙教育大概是让孩子拥有专注力,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让孩子知道成绩的好坏并不是衡量孩子的标准,德行才是。
试想一下:如果受教育不能普及,这个社会是好人多还是坏人多?
答案肯定是:‘坏人’将会更多。
从2500年前大家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只是当时的知识只有贵族才有资格学习。即便是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末年,中国的受教育程度也微乎其微。
如今中国的受教育程度是中华5000年都没有到达的巅峰,以后会越来越靠近100%。
十二年的学业(小学到高中)学子都能得到良好的品行,当然也有个例会成为社会的‘毒瘤’,如果教育不普及‘毒瘤’将会更多。
商鞅变法后的秦可以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是商君和秦孝公对秦国20年‘普法’教育得到的结果。
秦朝的路不拾遗靠的是法令(不敢),今天的路不拾遗靠的是文化(不该)。谁强谁弱,不言自明。
教育是筛选‘天资’聪慧的人,为人类发展奠定基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上一辈人手里的东西需要有人传承,而最优秀和品行最好的人应该选出来去继承他们的志向,这样有利于社会的长期发展和繁荣昌盛。
如果真有天资聪慧,曾国藩就不会成为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身上没有天资只有超乎常人的毅力(自律)和要做圣人(品德高尚)的决心。
显然聪明和有天赋都不是优秀的唯一定义,品德才是。
从出生到高中毕业是他律的过程,会有人告诉你今天几点起床,今天穿什么衣服,今天吃什么饭,今天上什么课,今天应该打扫卫生……
不仅仅是你,中国所有的学子都是如此。如此的目的并仅仅是让你成为人才(你父母可能是这样想的),是让你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拥有自律的能力,从而拥有良好的品德。
二、步入大学将进入分水岭。
迈向社会后,你能取得成就的关键,就是步入大学后你能不能像高中一样生活。
不是所有人都能考入985和211,更多人是进入了不如流大学。
不入流大学内就没有尖子生吗?显然不是。
不是尖子生就没有良好的品德吗?显然不是。
举个例子:
如果你还没有高考你要深信不疑的相信“高考改变命运”,十年寒窗,这是铁的事实。
如果你已经高考结束你必须要接受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的事实。
如同20年前山东的高考状元距离满分只差一分,这在当时对于他来说是非常巨大的成就。拥有无数光环,是媒体的聚焦点。如果这件事现在还是他人生最大的成就哪说实话他活的挺失败的。
无论是985还是211,无论是野鸡大学,还是不如流大学都要保持清醒,拥有至高的品德和毅力才是行走人生大陆的通行证。
用大学三年养成自律习惯,是上大学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
三、社会分化
孟子说,做箭和做盾,都是职业,都拿一份工资,但它们的初心天渊之别,做箭的,初心是如何杀人,做盾的,初心是如何护人。初心不好,越努力越坏事。
步入社会后有很多高新也有不少不黑不绿的灰色产业,一个品德良好的人是能分清楚什么是对和错的。
你需要清楚的认识到,把冰箱卖给爱斯基摩人并不是他的才能有多大。
马云参加阿里巴巴销售人员的培训,发现销售培训的讲师在给大家讲“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
马云听了五分钟,非常生气,立刻把培训老师开除了。
它觉得,把产品卖给那些不需要这个产品的客户,是骗术,不是销售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