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焦虑
早上,从听到咪咪说出她的数学成绩的那一刻起,我的心就开始不安定了,和我心中的预期差距太大了,我一时无法接受。
去年,一上初中,咪咪的数学成绩一滑千丈,我赶紧想办法给她补课,年终的时候,成绩有所提升,我似乎在黑夜中看到光影,鼓励她再接再厉,似乎她也还算上心,原以为这一学期会有一个节节高的结果,不曾想,几乎要打回原形,只是刚刚免过被老师点名批评的限度。
我能感觉到我的情绪,我被失望和郁闷交织的情绪裹挟,我很不自在。
我需要释放,半小时的跑步,让我大汗淋漓,可是那个不舒服依然存在。
我坐下来,泡了一壶茶,把浓厚的小青柑一杯一杯喝进胃里,试图把压抑的情绪赶出来。
好像这些还不足以释放我的不适,于是我使出杀手锏,我需要书写,我要把我的情绪,我的情感付诸于文字。
当我静下来,跳出来,看一早上以来发生的一切,我看到:一个焦虑的妈妈:她的情绪被孩子的成绩控制,一份不满意的答卷,让她坐立不安,这份不安里是她对于孩子的期待,她希望孩子是优秀的,一如她对于自己的期待一样,这后面隐隐有一个声音,“考不上高中,就没机会上大学,错过了,后悔莫及”,老师们的话在耳边回想:只有一半人可以进普高,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是啊,到目前为止,我是无法接受孩子不能上大学这样的事情的,这就是我焦虑的源头。
当我看清牵动我情绪的真正动力,忽然意识到,这是我自己一个自动化思维,这一次成绩决定不了两年后的中考,即使孩子真的不能进入大学,就没有前程了吗?
我一贯认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怎么在孩子的学习上就这么不淡定呢?
是啊,我做为一个妈妈的焦虑,表面是因为孩子而起,其实是对自己的焦虑,是那种曾经的缺失,所以有一个需要填的坑,不时的让我体验到被追逐的感觉。另外,人到中年,感觉自己没有什么作为,对于自己也有一种不满意吧!
当我把自己的情绪来源梳理一番,矛头从咪咪的身上转移,我开始不再一个人压抑,我自己自导自演的剧中跳出来,我开始和咪咪交流,问她对于这次考试的看法,她的回答是:“我也不满意,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看来她也不是一如我想的那样:无所谓。她也失落。
我呼了一口气,感觉放松了。
我之所以郁闷,是因为我看咪咪一副漠然置之的表情,觉得是皇上不急太监急,其实孩子的内心也不舒服,我只顾着焦虑自己的焦虑,郁闷自己的郁闷,我没有考虑她的感受,其实,对于考试这件事情,真正的主体是孩子,不是我,是我自己喧宾夺主,主动承接了后果,才导致自己难受。
反思一下,我们总认为,是别人给我们带来不好的体验,看似由于外在人和事引发的情绪,后面是我们自己的价值体系和情感体系,以及我们自己要面对的课题。
当然,撇开自己的功课,一个妈妈又如何能够不为女儿的未来焦虑,焦虑让人不爽,可牵发焦虑的是爱呀!
对了,母女连心,我的体验,孩子也会有,母女之间的情感,难免缠缠绕绕,不止是一生一世,从孩子到母亲,还有从母亲到外婆,甚至是生生世世吧,最终指向一个方向,向前发展,希望一代比一代发展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