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时间工作上某些方面陷入了困境,感觉有些迷茫。
我冷静思考了一下,梳理梳理事情,分析分析问题,得找找问题的根源在哪。像剥洋葱一样层层脱开,逐渐地把问题具象化,清晰化之后,突然好像拨开云雾见到阳光了。
松下幸之助说过企业经营的问题一定要到生产现场去找答案,因为“现场有神明”。
带着问题,我们到生产车间详细了解情况,再加上跟相关负责人访谈,通过几天的努力终于摸清了问题的根源。
解决了一项困扰已久的问题,心情顿时轻松起来。同时也让我领悟到一件事:勤能补拙。
你可以观察对比一下,咱们身边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天赋,只是普通人。但是如果你愿意比别人多花时间下功夫,用笨办法也有奇效。
单位里很多人到了下班点都走了,当然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本来就是下班时间嘛。少数人则不然,会多待一段时间。比如我会认真梳理一天的工作,为明天的工作计划做准备。对我来说,下班时间是真正思考工作深度的时候。因为这时候没有会议,没有电话,没有需要协调解决的各种矛盾问题。
我经常加班到忘记了时间,听不到周围的声音,只感觉自己的“脑电波”在流动。许多创造性的思路和方法是在下班后安静思考中产生的。
《礼记·中庸》里说:“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我能清晰地给自己定位:太优容寡断!干什么事总是想得很多,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等各方面的条件都具备了,才做出决策,开始行动。因此老是比别人慢一拍。这就是我的“拙”,所以我要用比别人多花数倍的时间来填补。不过,好在许多事干得还算漂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历史上有很多“勤能补拙”的人物,比如说曾国藩。他的一生所付出的努力可以用不可思议来形容,取得的成就也可以用不可思议来描述。曾国藩绝对是普通人逆袭的榜样,是最聪明的笨蛋、最普通的圣贤!
勤能补拙,这四个字简单易懂,但是你是否愿意用“勤”,以实际行动补“拙”?如果你不计得失地坚持这么去做,大多数情况下能取得好的成果。从某种程度上这种做法是不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想到此,我有点欣慰起来,原来像我这样的迟钝之人,也有隐形的优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