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让这次假期变得前所未有地长,那些以前天天嚷着“什么时候可以不上班”的人,现在,愿望终于实现了。
你可以足不出门,每天刷刷手机,看看综艺,吃吃零食,熬到半夜睡,睡到中午起。你终于过上了猪一样的生活,才发现,猪的日子并不好过。
你开始发现,以前那些忙得脚不沾地的日子,那些三更灯火五更眠的日子,哪怕是跟同事吵一架的日子,也是如此的有滋味。
曾经你嫌弃的领导和同事,如今,你想见他们的心情犹如牛郎见织女般迫切。
原来,比起无所事事,工作才能带人生更深层次的快乐。
撇开工作带来的收入能养活自己之外,工作能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
只有工作,才能激起内心深处的动力,让人激起永不服输的斗志,才能拥有永葆青春的活力。
稻盛和夫曾说:“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内心。”
稻盛和夫在《干法》中说了一个故事,他曾在一个访谈中听到一位修建神社的木匠师傅的话:
树木里宿着生命。工作时必须倾听这生命发出的呼声——在使用千年树木的木料时,我们工作的精湛必须经得起千年日月的考验。
这位70多岁的木匠,只有小学毕业,几十年只从事过这一项工作,虽然期间也有很多次想要辞职不干,但还是克服了种种劳苦,而这样的过程便孕育了他厚重的人格。
不光是这位70多岁的木匠,在我们国家,有很多老当益壮的工作者,他们的皱纹,像是工作赐予的勋章,彰显着他们的资历;他们的白发,像是岁月赐予的奖励,彰显着他们人格的成熟。
比如袁隆平,比如钟南山。
90高龄的袁隆平,几乎每天都要下田,在获得“共和国勋章”的当天,他还在田里劳动;84岁的钟南山,依然奋战在一线,在疫情爆发的关键阶段,逆向而行,前往武汉,老百姓说“看到你,心里才踏实。”
这样的“老将”,还有很多很多。
相比于那些退休后在家“赋闲”的八九十岁同龄人来说,工作中的他们,是不是显得更年轻,是不是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如果一直不工作,就没有一张一弛的节奏感,犹如一潭没有波澜的死水,虽然平静,却少了活力。
只有工作,才能不断地面临问题,在一步一步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的能力得到锻炼,你的人格得到磨炼,逐渐从一个喜欢逃避、随意任性的人变成一个有责任感、值得信任的人。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奋斗的意义,没有一个喜欢的工作,又谈何快乐?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早已实现了财富自由的人,都还在拼命工作的原因。
《多情剑客无情剑》中,一对厨子,饭馆打烊后,给自己炒盘小菜,找点小酒,很惬意地饮食一番。
这是他们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周五晚上,结束了一周的工作,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和家人一起吃一段家常饭,就是最快乐的时候。
可是,如果你已经在家休息了十天半个月,天天可以在家看电影,天天一起吃家常饭,你恐怕也不会再有期待和兴奋了。
正如稻盛和夫所说,“拼命工作的背后隐藏着快乐和欢喜,正像慢慢长夜结束后,曙光就会到来一样。”
经过这次,相信会有很多人重新审视工作的意义。
愿疫情早点过去,愿我们都能早日回归工作。(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