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简单的话指出了语文学习与生活极为密切的关系。语文源于生活,记录生活,表现生活,自然而然,语文学习与生活是鱼水相依,谁也离不开谁。语文学习是生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对过去生活经验的有效传承手段,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语文学习的源头是生活,语文学习的对象也是生活。当今天社会日新月异,资讯爆炸之时,语文学习能够帮助你明辨是非,筛选出精华与真实,更能够坚韧你的心力,让你在泥沙俱下之时,亦能创造出一片朗朗乾坤。
因此,语文学习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换言之语文学习即教育。所以,中国古人几千年的文明创造都只靠对语文学习这一项的考察。虽然有失偏颇,但是在那些特殊的年月里,语文学习的确推动了中国文明的发展,在中国人的心中埋下了坚忍不拔的种子,让中华民族历经千年而不倒,依然蓬蓬勃勃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即便是在科技发达的当代社会,语文学习依然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人们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是守护现代人心灵家园的忠犬,是培养现代人诗意生活和高尚情趣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学习是完成每一个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
到底语文学习要学习哪些?
用现在流行的话语来说,语文学习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包含哪些内容?仅仅是语言表达吗?
在2016年中语参组织的苏浙中学语文论坛上,语文界的大咖们进行了有关语文核心素养的沙龙会议。既然是核心素养,大家都认为只能抓住语文中最最重要的一点,比如语言。它是载体,是工具。思维、审美、文化、价值观,都是从语言中生长出来的,也是其他学科能够交给每一个生命的。所以,语言的品读与建构是语文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最大的不同。但是教育的核心目的就是“育人”,培养人,语文核心素养又是语文教育的目的,所以,语文核心素养中不可少了“育人”二字。用袁卫星老师的话来说,语文核心素养就像一个苹果,应该包含三个部分,果核、果肉、果皮。果皮是最外层的,最显而易见,它就好像语言一般,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看见的;果肉是中间的,吃起来最有滋味,它就好像文化,是需要我们通过品读语言建构语言来达成的最高位。果核是最里层的,蕴含着新生命的力量,它就像每一个生命的价值观,能够带给每一个生命生活的目标与言行准则,引领着每一个生命漫溯向更美好的世界。
具体来说,主要是以下两点:
第一,语言是所有学科学习和高品质生活的途径与工具。没有它的承载,任何学科、任何知识都无法传承。所以,语言是所有学习的基础,是极其重要的,语文正是学习语言的学科,也正因此,语文学科学习才显示其首当其冲的地位。就像黄厚江老师所说的那样:“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语言展开,具体包括语言解读、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共生。”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品读文本语言,细品出滋味,细嚼出智慧,将语言中蕴含的滋味与传达出来的智慧带给学生。如此,学生方能爱上语文,爱上语言。
第二,价值观的确立与达成,的确可以通过别的学科教学完成,但是所有学科教学包括语文学科的终极目的都应该立足于价值观的确立与达成。只有这样,教育“育人”的根本目的才能够更好地渗透进学生的心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只是,语文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是通过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展示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表现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帮助每一个生命体理解文化与传承文化。所以,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从语言入手,突出语文的思维特点,感受语言文字中传达出来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内涵。当生命体的思维、审美和文化得到一定的提升,又会反作用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总之,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每一个生命体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而思维、审美与文化,在本人看来,是确立与达成某种价值观的重要的影响因子。如果说语言是进入语文世界的入口,那么价值观就是撑起语文世界的顶梁柱,思维、审美与文化则是由语言到价值观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