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6年7月4日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独立日,犹太民历珥月5日是以色列国的独立日,而我的独立日……有些模糊,又或者说无时不刻在小事上的独立,与昨天的自己分裂。
独立,意味着与过去的割裂,不是诀别,它有着暧昧的界线,一面是留恋与痛苦,一面是新生与成熟。独立的过程往往是惨烈的,它带着分崩离析的意味与过去告别,人们为它表面的成长而欢欣鼓舞,却往往忽略它的副作用,深入骨髓,就成了病。
二十年来,我一直是最为听话懂事的那一个,计划生育大潮并没有浇灭家里人迫切希望一个得到一个男孩的火种,妈嘴上不说,可是在我九岁那年的冬天,我去医院看到病床上露出满足微笑的她,就知道,她今后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弟弟很乖,我喜欢这个小家伙。本来以为会排斥,可是从小爸妈不在身边,他们上班,忙。所以生下来一个月后,不知道是上班太忙,还是女儿的降生并不使他们愉悦,他们把我交给奶奶,便又投入了生活的洪流。所以弟弟的降生,他依偎在妈的胸脯里,我并没有觉得他的到来给我带来什么不同,只是反复告诫我,我是姐姐了,要担当起照顾弟弟的责任。我也喜欢这样的责任,每天被自己为弟弟牺牲自己的玩具、看动画的时间而自我感动。
直到一年之后,他们给我安排了一个向阳的房间——干净整洁,有甜甜的桂花香味——他们让我自己睡。是的,九岁之前,我一直跟着奶奶睡,九岁之后,我开始学着一个人睡,将我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弟弟。
奇怪,我也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讨厌过他,也许对夜晚的恐惧使我无法分心于与奶奶分开的不适。我蒙着被子,不敢看窗外,在自己臆想出的种种吃人妖怪中浅浅入睡,给我安慰的只有厚厚的棉被。
我曾经苦求过爸妈好几次,爸对我自小严厉,我不可以在他面前露出半分的怯懦和任性,我不会去求他。
妈也是以“两个人一起睡会热”等理由拒绝我,当我向她说出我的恐惧,她不以为意:“哪有那么多事儿,你在自己吓唬自己。”
我想求奶奶重新把我拥入怀中,她也拒绝我,说,还有弟弟,三个人睡太挤。我哭求,只要给我一点点地方就好,我不会挤着你们。她终于答应我,收留我。可是我睡得并不好,瑟缩在墙壁的边缘,生怕挤着弟弟娇嫩的身体。第二天爸告诉我,你大了,懂事些,你奶奶昨天晚上都没睡好。于是善于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我又回到了那个明媚又令人害怕孤单的房间。那段日子很难熬,我不知道该求助谁,也不知道该依赖谁。
上了小学,事事要拔尖,爸妈以我为荣,我也自觉不肯把一点软弱留给别人,可是无奈争强好胜、凡事不肯低头的我并不讨人喜欢,受了委屈,回家想跟爸妈找安慰,爸妈总是说,不要单方面说别人你也有错。告诉老师,老师总说,先管好自己再管别人。这些话好像没问题,我听了也会好好反思自己,可是时间久了,压抑自己,就会变成情绪的反复不定和自我怀疑,我有什么错呢?谁来告诉我?我开始笨拙的压抑自己,不再把任何委屈告诉任何人,出了错,应该是我的错吧,再多争辩好像真理始终倾斜于我的对立面,有什么委屈,还是……不说了吧。于是,我看起来什么事都能解决,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委屈自己,压抑自己。
日积月累,压抑成了习惯,既然所有人都不能帮我解决问题,那我只能闭口不言,自己去解决,不得法,头破血流也咬牙硬撑,不知道如何向别人求助,不肯示弱也不敢轻易相信别人,连自己也不肯相信。
独立的极端副作用,是封闭。我变得冷漠自私,是因为除了我自己为自己争取,别人不会帮我。我不肯去求助,是害怕拒绝,是不能信任,是承受不住别人对我的一丝丝好。
我少与他人交流,甚至父母,再多的求助也只是他们的无能为力,他人少许的关怀我感激涕零,希望这些好永远是我的,但又同时怀着戒备和惶恐,因为我清楚这些好不可能一直是我的,没有谁天生与谁紧密相连。
人世匆匆,难能诉尽平生意,各人有各人的事要忙。
我没有独立,只是没有人依靠罢了。我日日惶恐,那些隐秘的、无从说起的、模糊边界的阴影在心中无限蔓延。我开始沉默不语,孤立与人群之外,他人的欢乐颂,是我心底的毒药。我羡慕又嫉妒那些不用太过用力就可以得到别人帮助的人,我试图自己独立解决,却往往事倍功半,我试图求助他人,又往往却步不前。我明白许多解决的道理,却很难走出去。
独立并没有带给我强大和自信,反而是无限的孤独敏感和不安。
这不是什么人生哲理,是自我的剖白,是难以向熟悉人诉说的难以启齿的抱怨和矫情。无处诉说,懂的人自然懂,厌恶的人也会嗤之以鼻,因为这就是一种病。
希望与我同病相怜的人,有一天会遇到一个真心的人,不管是自己,还是他人,真正的接纳自己,体谅自己。
over 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