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重返故土
从1942年到1958年,父亲已经在外漂泊了整整十六年,他连做梦都想回到自己的故乡去。可父亲是一个有担当的人,既然当了上门女婿,他就要完成自己所担负的责任。
到了1958这一年,家里的四个老人中,外曾祖夫妇俩、外祖父三位老人都已过世,只有年过六旬的外祖母一人健在;比母亲小的三个姨娘(五姨少亡)也已结婚成家。父亲和同样招婿上门后的二姨夫一起,已经完成了他们身上所担负一大半任务。
当时,父母和二姨一家已经分开单过了,外祖母跟我父母一起生活。二姨家里孩子多,劳力少,家里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父母只有我大哥和二哥两个孩子,加上外祖母,家里一共有五口人。父亲过日子善于谋划,人又勤快能干。因此,家里虽然不是十分宽裕,但可以维持基本的生活。每当二姨父家里揭不开锅时,父亲总是尽自己的所能,向他们伸出援手,帮二姨一家度过难关。
外祖母也时常在暗地里帮助自己的二女儿一家,有时是一升白面,有时是几个鸡蛋。父亲看见了,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在他看来,两家虽然分开过日子,毕竟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人,不能为这些小事伤和气。可母亲毕竟是一个女人,她可没有父亲这样大度。这些东西在当时来说,可是稀罕之物。母亲把他们存下来,是为了逢年过节,给自己两个年幼的儿子改善生活。可外祖母连一声招呼都不打,就送了出去。为了这事,母亲和外祖母及二姨经常闹矛盾,令父亲十分头疼。父亲决定搬家,为了避免这些矛盾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但是,父亲带着一家人重返故土,将要面对两大难题。一是落户问题,当初,兄弟们分家时,给我父亲分了一份家产,就是为了使他有朝一日叶落归根,有个落脚的地方。可是,父亲离开家做上门女婿时,土地是私有的。到了1958年,全国农村进入了人民公社体制,父亲分家时所得的那二亩地,早就划归生产队。父亲这次回去,是带着全家五口人,从一个公社,落户到另一个公社,当地公社是否接受,是父亲所要面临的最大难题。
另外一个难题就是家人的居住问题。当初,我的祖父因为惹官司上身,被捕入狱,在狱中,他的身心受到了重创,出狱不到一年就过世了。祖父去世后,家里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窘。作为家中的长子,我的大伯父却选择了逃避,他带着一家人投奔了自己的岳丈家。迫于无奈,祖母忍痛将自己的六儿子过继给了我的二祖父,让自己最小的儿子(我父亲)上门招婿。
最后,留在祖母身边的,只剩下了二伯、四伯、五伯三人。因为我的大爹在家里遭难之时,选择了离家出走。因此,在分家时,大爹一家没有分到任何家产。
可是,大爹在自己岳丈家生活了几年后,又带着一家人搬回了老家。虽然老家已经没有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可毕竟血浓于水,父亲不忍心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长兄一家大小无家可归,况且当时祖母还在世,父亲也不想让自己的母亲为难,因此就同意大爹一家住进了弟兄们分给他自己的窑洞。
当时,我的大爹一家已经是三世同堂了。他们并没有给自己家另修窑洞,看样子,他们打算在窑洞里长住下去了。可现在,能不能从自己的长兄手里要回住处,又是摆在父亲眼前的一大难题。
父亲当着堂哥的面,把这两大难题摆出来时,堂哥告诉父亲,第一个难题,他认为有办法解决。因为在老家,我的四伯担任大队支书,六伯是生产队队长。他们两人都是父亲的亲哥哥,有他们帮忙,户口迁回去不成问题。至于搬回去的住处问题,堂哥也认为从大爹手里要回窑洞,肯定不容易。他认为这事要从长计议,搬回去后,他可以给父亲帮忙解决临时住处。
听了堂哥的分析后,父亲终于拿定了主意。第二天一早,堂哥就匆匆忙忙地上路了。他准备赶回家里,跟家里长辈商量父亲搬家的有关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