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神经错乱难为君
第五节 父子疏
赵惇病重不能上朝,赵眘听说后,急忙从重华宫赶到皇宫,看望儿子的病情,打算安慰勉励一番,却见生龙活虎的儿子虚弱地躺在御榻上,睡着了。赵眘命左右不要声张,坐在御榻前心疼不已。
很久以后,赵惇迷迷糊糊醒来,内侍奏,太上皇在此,赵惇矍然而起,挣扎着下御榻叩头请罪。赵眘再三安慰,赵惇始终魂不守舍。
赵眘回重华宫前,口谕赵惇暂时不要到重华宫朝拜问安。同时,赵眘忍不住又将赶来的李凤娘责骂了一顿,李凤娘不检讨自己过错,反而更加怨恨赵眘。
赵惇自公元1191年十一月得病始,便不能每月四次进重华宫向赵眘问安了,个中缘由,除了因为赵惇有病,主要是赵眘心疼儿子,也下旨让赵惇暂免这种到重华宫问安的“温情之礼”。赵惇未去重华宫,情有可原。可是后来,父子间发生了隔阂,赵惇由被动不朝重华宫逐渐演变成主动不愿去重华宫。最后甚至赵眘到了临终地步,他也不去,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赵眘和赵惇,父子间本来父慈子孝,温情脉脉,如何会产生隔阂,最后决裂,当然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这其中固然有赵惇精神错乱的原因,也有其他外因。
赵惇得病后,喜怒无常,不能上朝。十二月初,赵惇身体略有好转,开始勉强支撑病体,在内殿召见宰执大臣。月底,赵惇严厉处罚了内侍省的宦官头目杨皓、黄迈。甚至有传言,并赵惇打算诛杀几位宦官。
赵惇为何有此想法,有可能是他精神失常的结果。赵惇的这个举动,产生了一个恶果,宦官们由此人心惶惶,不可终日,于是开始作妖,有宦官想出了鬼点子,离间赵惇、李凤娘夫妻和赵眘的关系。以此转移矛盾,李凤娘对赵眘怨恨已久,经宦官煽动,李凤娘的怒火自然更盛。
赵眘操心儿子赵惇的病情,派人想方设法买了一些治心病的良药。想派人送赵惇,又担心李凤娘从中作梗,便打算等赵惇来重华宫时给他,有宦官暗中告诉李凤娘道:“太上皇买了一个大药丸,打算送予官家,官家万一有什么不测,江山社稷怎么办?”
李凤娘派身边内侍暗中打探,赵眘果然备了药。李凤娘这个猪脑子,也不考虑老赵就剩下一根独苗了,怎么可能伤害自己的儿子?她竟然对赵惇道:“太上皇备了药,等官家过宫,即赐给你,恐怕对官家不利。”
赵惇不以为然,道:“世上岂有慈父害孝子?”
李凤娘道:“官家忘了太上皇不同意立扩儿为太子么?”赵惇本来神志不清,听了心中不由一凛。
原来,赵惇即位不久,曾向太上皇赵眘提过,想立儿子嘉王赵扩为太子,可赵眘却说:“魏王儿子赵抦尚在!等等再说吧!”赵眘言下之意,你的皇位本来是魏王赵恺的,可我越次选了你,现在魏王赵恺的儿子赵抦很聪慧,你是不是该把皇位还给魏王儿子呢?赵惇听了做声不得!但心中多少有些不畅快!
平心而论,赵眘退位为太上皇,心境却没有高宗赵构开阔、大度。你赵眘当初越次选老三赵惇为太子时,高宗赵构可是缄口不言、不置一词,完全由你赵眘做主的,现在你赵眘为太上皇,却又干涉赵惇立自己儿子为太子,难怪赵惇内心不快。好在那是赵惇尚未发病,父子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可这事毕竟在赵惇心里留下了芥蒂,如同一颗定时炸弹,埋下了隐患,一有外因引发,定然爆发。而李凤娘就是一根火药捻子,现在旧事重提,赵惇果然更加郁闷烦躁,病情立即复发,第二年元旦也不能上朝主持庆贺。
赵眘闻儿子赵惇病情不得好转,忧心忡忡之语,再传口谕,皇帝可以不来重华宫朝拜。自身都难保,还拜啥?
赵惇又病了两个月,到三月初,赵惇病情总算有好转了,开始到延和殿听政。朝中大臣见赵惇身体好转,便向赵惇进谏,该到重华宫朝拜太上皇了,毕竟,赵惇有整整四个月没到重华宫去了,赵惇也觉得是该去朝拜了,虽然太上皇有口谕,但自己是皇帝,要为天下人作表率,因此痛快答应了。
四月下旬,赵惇到重华宫朝拜太上皇赵眘。赵眘当然很高兴,父子俩聊得很开心,赵眘乘机拿出药丸给赵惇,让他好好保养。赵惇一见药丸,李凤娘的话立即在耳边回响,心慌意乱之际,又委婉的向赵眘提出,欲立嘉王赵扩为太子。赵眘哪里知道赵惇的内心真实想法,见赵惇身体没有完全康复,说等他病好了再说。这句话实际没有否认,但赵惇却只认为赵眘没有认同,可能有其他想法,心情一下低落,失神落魄的回宫后,又发病了。
此后半年,赵惇一直以身体有病为由,不再去重华宫了,赵眘和赵惇父子关系开始疏远。
佐料:《四朝闻见录》乙集还记载了宦官是如何离间赵眘和赵惇的事例。
赵惇身体稍好时,曾经游览聚景园,命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扈从。赵惇坐在荼蘼花下喝酒,御史、台谏的奏章如飞而来,说太上皇(赵眘)每次游幸外苑,必定恭请光尧(指赵构),言下之意,你赵惇一个人快活,过分了!赵惇气得发抖,对身边扈从大臣说,太上皇也有不曾恭请光尧之时啊。
刚好,赵眘命宦官赏赐赵惇一只玉杯,赵惇正气得发抖,身体又不行,颤抖着用手接玉杯时,没拿稳,掉在地上摔碎了。
这位传话的宦官回重华宫后,掐头去尾,添油加醋地只对赵眘道:“官家听到太上皇传宣,即大怒将玉杯摔碎了。”
我们可以想见,赵眘听到这样的汇报,内心是如何的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