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有个理论:拖延症是指把那些重要但是无趣的任务推迟,去做相对来说更简单、更让人愉悦的任务。
这句话我很是同意,回想一下自己曾经拖延的时刻,绝大多数任务都满足重要且激不起我的兴趣的条件。
内心知道必须要完成,而且最后也会按时完成,但就会往最后期限去拖延。
拖延症是否真的没办法连根拔起?
答案是否定的,找准拖延原因,用对方法,克服拖延症也并非难事。
01 克服时间的不一致性
计划的制定往往是提前完成的,我们很容易低估当下完成任务的困难性。
比如,你以为这周会吃土豆,所以囤积了一些土豆,但是因为天气太热而放弃了自己做饭的念头,土豆在冰箱闲置到坏掉。
再比如,你以为自己会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坚持健美操锻炼,但是每天熬夜晚起使得时间变得紧张,最后这项安排不了了之。
这也就是“时间的偏差”,当下情况我们是没办法提前预知的,所以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自己实现目标。
比如,从现在开始,早起第一件事就是跳健美操,然后再开始一天的行程,不让未来的自己有“太忙了,没时间运动的借口”。
02 找到痛苦和愉悦
很多人可能会感觉到奇怪,痛苦和愉悦明显是两个相反意义的词语,怎样能够同时满足呢?
很简单,对于那些自己制定的但是一直被拖延的任务,脑海里面多去思考:
“做这件事情我能获得怎样的愉悦感?”
“不做这件事情我会感受到怎样的痛苦?”
当完成任务能够获得的愉悦感和未完成会带来的痛苦感能够给你提供足够大的动力,那我们的拖延症也就会随之消失。
比如,如果我每天早起,我能够获得两小时的自由时间,能够静下心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果我熬夜晚起,我的时间会被大量压缩,我的工作效率会很低,每天的任务没时间完成,身体会出现问题。
多去进行愉悦感和痛苦感的思考,能帮助我们下定决心完成目标。
03 奖励和惩罚
只有内因是不够的,我们需要自己创造一些外部条件去帮助鼓舞自己。
比如,坚持21天早起,奖励自己期待已久的收藏版实体书;坚持运动一个月,可以给自己买喜欢的球鞋。
有了这些奖励,行动起来会更加有动力。
当然,如果出现没有完成的情况,也需要给到自己适当的惩罚措施。
比如,如果简书没有坚持打卡,会被监督的朋友扣下200块钱押金。
惩罚措施不用多么系统宏大,只要能让你感受到心痛即可。
当然,除了以上三点,我们还可以去找一个可靠的同伴、给自己一个期待值或者设定不完美的目标。
最后,借用书中的一句原话:当你认识到要怎么打败将来的自己——那个不能信任的自己,拖延症就是可以被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