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晚饭后,夏雨就出去了。自打她回来后,还没见到自己的好友秀儿呢,这不天黑了,下地干活儿的也都该回来了,正好趁这个机会去串串门儿,见见这个从小和自己一起长大的闺蜜。到了秀儿家一看,果然他们家里人都刚到家没多大会儿,秀儿正帮着她娘做晚饭呢。白天她就听说自己的的好朋友回来了,这不一直在忙嘛,还没顾上去看夏雨呢,没想到人家自己找上门了。她忙从厨房出来,准备拉着夏雨坐下来好好聊聊。夏雨也不是外人,跟她说不用客气,让她该干嘛干嘛,自己搬了个小板凳,坐在灶旁,陪着秀儿一起在灶旁烧火。
忙了一天大家都累了,所以秀儿家的晚饭也比较简单,熬点儿小米粥,在锅里热些馒头,吃点儿咸菜就算是一顿晚饭了。累是晚饭简单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确实是家里条件有限,平时没有客人的话,他们自己也舍不得炒菜吃。那时大部分村民家里情况都不好,在大家的观念里,能吃饱饭就行了,毕竟不是有很多家庭像夏雨家一样,有几个人在外上班挣钱。甚至在一二十年以后,当夏雨回老家时,看到秀儿她娘仍然端着一个小盆子,手里拿个馒头,站在家门口的大马路上一边吃,一边和人聊天儿。每每想到这个画面,夏雨心里都会有些隐隐的不舒服。在他们老一辈人的眼里,这就是标准的活法儿,能吃饱就行了。
秀儿吃过晚饭后,两个小姐妹来到她自己的房间,聊一些女孩儿间的话题。当夏雨问她对象怎么样时,从秀儿瞬间羞红的脸蛋儿,再加上她微微低下的头,夏雨能感觉到她对这门婚事非常满意。之后秀儿转过年来就结了婚,毕竟对于男方来讲,结婚越早越好。结婚越早,逢年过节花的冤枉钱就少,另外也省得夜长梦多,怕女方悔婚啊。那时农村悔婚的虽然不多,但赶到自己头上就遭了。悔婚的一般都是女方,男方也有,但只是极个别的。如果结了婚再离,那麻烦可就大了,毕竟那时离婚在农村还很少见,名声也不好听。特别是对于男方,一旦离过婚,再想结婚那就太难了,那时女孩儿还是非常在意嫁给二婚男人的。当然了,条件特别好的男人除外,他的选择余地会比较大。
自此以后,两个人每次再见面,秀儿都会问夏雨的感情问题怎么样了。夏雨的情路虽不坎坷,却也不是那么顺利。一是她自己性格比较内向,二呢她做事儿属于被动型的,如果没有人在后面逼着她,她属于过一天算一天那种。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基本各过各的,没有谁太关心身边的人。虽然她哥也在北京,但他本身就是一个不婚主义者,他怎么会再主动操妹妹感情方面的心呢。冯秀珍一年不知在电话中给王睿奇说多少次,让她帮妹妹物色一个好人家,早点儿嫁了,好像也没起到什么作用。
又过了几年,秀儿陆续有了一双儿女。她婆婆家离县城比较近,在后来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失去了仅有的一点儿土地。做为从平房搬到楼房的“新市民”,她家面临着绝大多数新市民的问题,那就是再就业。对于没有一技之长的秀儿来说,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非常困难,因此她和她老公决定做一些小生意,这样总比出大力强一些吧。刚开始的时候从批发市场搞一些衣服鞋帽类的东西,在路边支个摊儿直接就卖了,你还别说,刚开始时生意还真不错。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慢慢取消了路边摊儿。对于他们这种小本生意来说,办证去市场租摊位是不太现实的,所以他们就像游击队员似的,和城管玩起了躲猫猫,别提有多辛苦了。
再后来,夏雨听秀儿说,她男人平时光知道动嘴,很少动手,所以她家的日子一直过的不温不火。但她又转头一想,大家的日子不都是这样嘛,凑合着过吧。恰恰是这个凑合,道尽了多少夫妻间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