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上
关于作者:尼尔·波兹曼
纽约大学文化传播系主任
著名的媒介文化研究者和批判家
媒介的定义:
第一个重点娱乐为什么能改变世界,而这里包含两个主要内容,
一是媒介是什么
二是媒介与娱乐有何关系
第二重点媒介即认知论
在没有钟表以前古代的一天分为12个时辰,如果你抓住一个古人告诉他一天应该分为24个小时啊,而不是12个时辰,那他肯定是无法接受的。
因为他们所用的工具就是将时间分成了12等份,根本无法接受你所说的24小时制。所以说啊,媒介还是一种认识论,它会直接影响到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这个时期啊,语言的表达特点是逻辑的,理性的,书面的,这就是我们说的尝试时带着到了电报被发明出来的时候啊,人们的娱乐方式呢就变成了看电报啊,他们津津乐道于各种八卦新闻,你比如维多利亚女王得了百日咳等等这种无聊又琐碎的消息,虽说电报的出现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但是其传递的信息也有时效性。
对城市时代极大的冲击,所以我们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称为躲猫猫时代。
相信大家都玩躲猫猫,就是一个人蒙住眼睛,周围的人发出声响来误导她,被蒙住眼睛的人呢,到处抓人,毫无方向感和目标感,这个时期的美国啊,就处在这样一个躲猫猫的事件,在这个世界里的那些所谓的电子媒介不断的进入大众的视线,然后呢又很快的消失啊,这是一个没有连续性没有意义的世界,一个不要求我们也不允许我们做任何事的世界,独立有闭塞,但是正如躲猫猫游戏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一样,电子媒介的出现让当时的美国人呢还是感到其乐无穷。
1925年电视开始出现,也预示着娱乐业时代的开启,毫无疑问这是人们的娱乐方式,是看电视,他们经常到从来没有哪一种媒介能够如此符合人们对感官刺激需求,而且不需付出任何努力就可以获得满足。
就像我小时候啊,每天放学回家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大风车动画片啊,我现在还记得那个主题曲大风车吱悠悠的转啊,我可以津津有味的看很久啊,连灶台上的这个晚饭烧焦了都不知道,每到这个时候呢,迎接我的就是父母下班后的混合双打啊,啪啪啪。
这电视呢,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乐趣,所以在这里啊,不是想批判电视的娱乐性,也不是批判技术的创新,我们每个人呢都会筑起自己向往的空中楼阁,但是我们想要住进去啊,那结果就不一样,我们不否认电视作为娱乐的作用。
但是啊,如果政治新闻教育的话题都通过娱乐的形式展示出来,那就是灾难随后的屏幕上又放出,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有人曾经做过一个教学实验啊,现在大屏幕上放出十位明星的照片啊,你就如黄晓明范冰冰等等,同学们都齐刷,随后呢屏幕上又放出李政道丁肇中杨振宁的照片,这只有少数学生能说出,杨振宁最后大屏幕上出现一位戴眼镜手捧奖杯的老太太,这时候只有一位男生知道他是屠呦呦。
在2015年是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另一件呢,是黄晓明和杨颖的婚礼。
《 娱乐至死》下
第一个重点是娱乐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第二个重点是我们分析了从印刷术的尝试时代到娱乐产业时代过程中因媒介的发展而带来的文化转变,以及电视特征所引发的信息娱乐化,导致人们一步一步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
娱乐至死的四大症状:
1、大众信息娱乐化
2、信息与信息之间缺乏关联性
3、信息缺乏真实性
4、大众理解信息表面化
应对娱乐至死的四种方法:
1、通过限制上网的时间
2、观看有价值的节目来促进我们的思考
3、通过学校的教育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娱乐观念
4、坚持独立思考,保持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