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自己回家到吃完饭,就很积极的坐在桌子前开始读书。
自己一直都有这个想法,想把晚上的时间利用起来。但是一直失败,回到家,就会习惯性的看手机,一看手机就到11点左右了,就赶快洗漱睡觉。
这次这么主动没有看手机,却坐在桌子前,自己还高兴了一下,就读起来了。读了十几分钟,一看时间才8点多,就感觉时间好早,又拿起了手机,刷视频。
才开始感觉这些视频挺无聊的,刷了一会,看了一眼时间,才8点半,还是挺早的,自己就又接着刷。
之后,自己就不停刷这些大同小异的视频。当自己再看时间时,就快10点了。这一个半小时,是怎么过的。
在这期间,很多视频自己都没有看就滑过去了,还有一部分,只看了一半或是几分钟,也滑过去了。没有感觉花太多的时间。但是时间就是过去了一个半小时。这个时候,一点都不感觉时间早了。
自己只好关掉了手机,接着继续读。又读了十几分钟,眼睛就感觉很累了。 就去别的事情了,然后就到12点。
”感觉时间早“这个借口,就是从小时候延续过来的。每次寒、暑假的作业都会拖到最后,就是用这个借口。现在这个时间写作业还早,意思就是说,那就可以做一点别的。自己喜欢把要做的东西,推到最后,留下自己认为可以做完的时间。就是常说的拖延。
结果,都是太高估自己了,剩下的时间根本不够。不是“偷工减料”的完成,就是很“紧张”的完成。就是为了完成而完成,写完就不错了,哪还会去“学”呢。
虽然每次都“失败”,但就是不吸取教训,每次还都感觉这个借口挺好的。一直延续到现在。
自己也说过,自己的拖延,就像那只“复明日的鸭子”一样,总是会有理由一直拖延,真的哪次心情好了,不拖延了,真的做了。又会出现这个情况,时间还早,还是有时间做一些别的事情的。然后就是去做别的事情了。
事情就会变成,有头,也有尾,却没有中间的情况。其实仔细想想,自己在平常学习时,也会时常出现这个情况,遇到“难”的情况,就想逃避。如果没有感觉到“难”,会劝自己,剩下的时间挺多的。自己有时就会忍不住做别的事情。
这个点,都变成了自己的心理暗示。总会不经意的“同意”。然后上演,相同的“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