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讲 重要词语的品味(董问博)
摘录:
1.重要词语是指具体语境中具有指代性、特定性、隐含性信息的词语,也就是那些具有深层含义,在文章中起重要作用,容易被误解,具有指代作用,会有言外之意的词语。
2.品味散文小说文本中的重要词语。
(1)一个动词的巧妙运用,可以真切地体现人物的性格,使文章极富表现力。
(2)形容词用的越多,形容词所修饰的中心语就越细腻准确,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
(3)好好领会副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进而准确的把握文章的主题。
(4)叠词并不是简单的词语重复,而是具有强调的作用,同时还能够让词语表意更加丰富,达到渲染氛围的作用。
恰当的使用拟声词能生动形象的表现事物的特点,人物的心情以及动作的状态,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品味诗歌文本中的重点词语。
感受:
语文的本质是什么?随着岁月蹁跹,对于语文教学越来越深刻认识到一点,那就是脱离了语言文字教学的语文教学绝不是合格的语文教学。
无论哪种文体,在遣词造句上都有讲究。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根据文字漫溯致文本核心,是很考验语文教师的功底的。
今年,在备课过程中出现瓶颈是在游记教学单元。前几次阅读梁衡的《壶口瀑布》,就很震撼。但课堂教学时,总感觉对于这篇文章并没有引导挖掘出属于“壶口瀑布”的美。
专门研究过肖培东老师的课堂实录,反复看了几遍。越看,却越不知该如何上课。最大的问题,就是我该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对文中的动词、形容词等的使用,使学生能在我的引导下走进文本深处。一直在思考,初步轮廓已经有了,但还是不满意。
最近学校在组织赛教,语文组三个年轻教师上的《登勃朗峰》同课异构。听完之后,总感觉缺了点语文的味道。第一个语文老师的关注点就只停留在游记三要素;第二个老师用了一个“导游词”的外衣,但裹着的还是游记三要素;第三个老师的两个环节设置很有美感“赏经典美景”“品人间烟火”,可是却依然逃不出套路的束缚。
三个老师,有一个共同特点,她们看重勃朗峰景色的美,却忽略了语文课要学的是“语言描述的勃朗峰之景色美”。所以,三节语文课几乎没有对文中的动词、形容词等重要词语的赏玩品读。
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要带领学生在文本中,通过文字的品读,一点一点走进语文的大海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