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高境界;懂得三个“容”字,人生将变得简单而美好
有一句至理名言:“因果无缘无故,一切皆有定数。”你所种之因,必有对应之果;你所行之事,必有应有之报。人际相处亦如此,你待人如何,人亦将如何对待你。你所施予他人的一切,亦将回归己身。
1.你敬人,人敬你
每个人都渴望被他人尊重,然而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必须以尊重别人为前提。只有你尊重他人,他人才会尊重你。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正视现实才能真正面对。无论你的身份高低,都有获得尊重的权利。尊重本身并无贵贱之分,而且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尊重是相互的,如果你不懂得尊重他人,又怎能期望他人尊重你呢?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尊重每个人,甚至包括那些你不喜欢的人。尊重他人的人格,承认他们的付出,是一种普遍的价值观。
国学大师季羡林,他是学界著名的泰斗,然而他从不自视甚高。无论面对晚辈还是同辈和长辈,他总是保持着谦和有礼的态度。曾经,白岩松在季羡林家中进行采访,准备离开时递给季老自己的名片。季老立刻站起身,弯腰等候,即使拿名片的时间稍长,季老也没有恢复直立的姿态。后来,白岩松还两次造访,每次离开时,季老都毕恭毕敬地站在门口目送他离去。正是这种尊重他人的品质和气度,让季老更受人们的敬仰和喜爱。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是人际交往中最为重要的原则。
《孟子》中有这样一句名言:“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对他人充满敬意,他人也会对我们怀有敬意。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待他人的态度决定了他人对待你的态度。如果你总是自高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那么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如果你自以为高人一等,傲慢无礼,别人也不会愿意与你交往。这个世界上,我们所面临的尴尬和挑战都是我们自己制造的,而赢得他人的尊敬也是我们自己争取的。如果你不懂得首先尊重他人,又怎么能得到他人的尊敬呢?其实,尊重别人并不复杂,只需要我们在处在高位时不骄傲,在低位时不卑微,多一些宽容、体谅和理解,以及用礼貌对待他人。
网上看过一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周末下午。李豪和他的朋友约好去户外踢球,他来到朋友家门口,轻轻叩开门并喊出朋友的名字,然而没有人回答。他听到房子里传来断断续续的吼声,仿佛他的朋友正与某人争吵。李豪选择装作什么都没听见,默默地走到一边。过了一会儿,朋友可能看到了他,才开门让他进去。李豪明智地说:“不进去了!我在外面待一会儿。”朋友有些不高兴,但还是把他拉了进去。进入屋里,李豪感到非常尴尬,他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
他坐在椅子上,随手拿起了旁边的一本杂志,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这时,争吵声又开始了,李豪才看清,争执的双方正是他的朋友和家里的保姆。那位保姆年过五旬,两鬓已霜白,身体也很瘦弱。
他们吵了十多分钟,朋友终于停下来,霸道地喊了句:“给我弄碗饭来!”老妈妈默默地走向厨房,盛了一碗饭和几勺菜,轻轻地放到桌上,语气和缓地说:“您过来说吧!”朋友大摇大摆地走向饭桌,斜着眼睛看了一眼,苛责地说:“下回给我弄点好吃的!年纪这么大了,连个饭都做不好,真是没用!”朋友盘腿坐在沙发上吃饭,李豪用目光扫了一眼老妈妈,她正在地上蹲着洗抹布,眼中充满了哀伤。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不应该如此。称呼为“保姆”只是一份职业,而非给予个人的“标签”。保姆同样具备自己的人格,也应该受到人作为的尊重。无论和谁相处,尊重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尊重,是给人体面、护人尊严。(未完待续)
尚和道~瑜伽+冥想+心理学+深度分享读书会身心成长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