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见识了一些令人迷惑的内娱宣发操作。
现在基本上是众所周知,不管是出了一部剧还是电影,或者是上线了个综艺,都是需要在流媒体上进行大量宣传的,出演的明星艺人甚至是其粉丝都会来配合加大力度。
不管是微博上的话题,还是抖音快手上的短视频,都会成为考量剧集或节目火热程度的指标。
需要增加讨论度,光靠粉丝一水的统一宣传文案或者只有夸奖显然十分单调且引发不起其他路人兴趣,那么怎么办呢?
大家都爱看辩论,而辩论则有正反双方,再往俗了说,大家都爱看吵架,吵架就有你来我往,于是乎制造冲突点,挑起双方对立面,显然就是最快获取讨论度和曝光量的流量密码了吧。
而且,喜好和审美争论永远没有正确错误之分,一旦出现比较进行拉踩或者丢出一个两难议题,哪方都不服,于是越吵声量越大,这讨论度的数据可不就蹭蹭涨上去了吗?而很有可能参与讨论和争吵的人中,很多都并没有去看完整的剧集或者节目,但只要有数据就够了,至于剧集和节目的内容质量,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
我的困惑点就在于此。
当我想着不能凭借片面的信息而讨论问题去看了全片的时候,发现要么完全不是一回事断章取义面目全非;再要么就是这个剧集和节目真的十分无趣,让我感觉浪费了自己的时间。目前为止大部分的剧对我而言都有些虎头蛇尾,而综艺节目则是时常又长节奏又混乱广告还生硬难看(我是不介意有广告的,前提是拍的要么好看要么有趣,生硬植入是最讨厌的),剪辑得有趣好笑内容丰富的节目基本没有,也可能是我看得不多,反正快进拉一期不好看我肯定是不会再点开下一期的。
我有时候在想,互联网上日益戾气的加重,是不是也与这种氛围有关。
比如一个剧或者节目,请来两位知名艺人,他们的粉丝就会开始争论高低,节目宣发文案随便挑动一些对立的点,两边自然立马就能分开阵营争吵起来,简直是天然的辩论场。
这是不是一种本末倒置,只靠某一个又一个观点的对立争辩产生的讨论量数据的多少,就能判别出一个影音剧或综艺节目的好坏吗?
我觉得大概是不能的,但多少能得到流量和热度,好歹是保证了项目的kpi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