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童的发展,到了9岁10岁,当他与外在世界开始分离,他的自我独立思维,个性,也在逐渐的成形。
当他们要开始构建自己内在体系时,会有两条重要的线索,隐含在其中之一:一条线索叫做时间线,简单说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线索,另一条线索叫做空间线,这是方位布局,平行的线索。就如同我们建构横纵坐标体系一般,随着思维能力的提升,这两个线索既是学习、掌握的内容,也是继续更好更快攀登“知识高峰”的扶手。
将它内化在自己的思维之中,这也是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书写历史非常的重要。它是我们第1次以正式、隆重的方式来看待这条时间线索,它是从图景——岩画,绳结,堆石……,逐步抽象到抽象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演变为抽象符号之后,文字可以容纳更多的意义,思维进行了跃迁,这与孩子的思维发展极为类似。
再其次,文字是人类智慧的沉积,这是我们开始独立自主的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发展的标志之一。我们不再仅仅是依赖于“神”,“人”的伟大在此彰显。“人类”作为独立的个体出现,随着我们看到汉字的字体的不断的变化,一代又一代的“人”为此而做出无穷的努力,我们追随着前人的脚步去尝试,去体验,去亲身实践文字、文化的来之不易,将这个大写的“人”字,写进心里。
而特别是汉字几千年来从未断绝。对比西方的文字,汉字的神圣性,厚重性,以及通过在学习当中的实践活动,对汉字产生无比的自豪感,产生对中华文化的崇敬自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继承与发扬,也只有在实操的基础上去理解汉字的结构、笔顺、笔画究竟有何意义?在情感上的贴近,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练习、使用、书写。
当我在备课期间,从汉字的产生,发展变化到笔墨纸砚的一步步出现,我已经被扑面而来的磅礴的中华文化所洗礼,汹涌澎湃的激流在我的内在不断冲刷——汉字是和中华文化同步发展的,汉字史,就是一个简化的中华文化发展史。文化当中的所有精妙的奥义全部藏在这些字当中。中华的文化精髓也借由这些“字”书写表达,这是我们文化的根,带着这种激动不已的心情,我们开始启航。
我们从实际产生的问题出发,我们发现在这一年当中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很值得被记录,那就是我们耕种,收获稻米。当我们每个人经过辛辛苦苦劳作,等待近一年的光阴,分到稻米的时候,过去的往事浮现在我们心中。
然而过了10年20年还会让我们记得吗?
也许我们需要有一些帮助,能够让我们可以记忆,我们从现在出发去寻找有什么手段,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孩子们的创意真的是无限,他们找了二三十种方法,每一种都很独特,从最简单的写字、画画、写作文到十字绣、把它印刷在衣服上、制作视频、照片,还很有创意的——拍电影、拍电视剧,把它编成歌曲,用3D打印机……
我们用一个问题引发,点燃思维的火花——回到很久很久很久以前,人们也有一些需要记忆的事情,可是他们没有现在这些条件时,他们有的是什么,他们可以用什么,怎么来记录?
让我们回到远古之初,我们采用动物与人学会的4个王国开始看待那个时候我们所拥有的,和可以利用的。孩子们自然而然的会用到石头,泥土和植物通过摆石头——这就是我们最早的堆石记事,在植物当中我们也找到了各种方法,取植物的汁液用作绘画,用植物的树胶制作琥珀,直到有的同学发现我们开始需要工具,人类为了我们的需求制作了工具。
我们通过编织绳索,不仅满足了渔猎,还让我们有了结绳记事的好办法。
在实际操作体验,和进入图景在情境中思考,我们试图去发现好处和不足之处。岩画,应我们的需求而产生,它能将事物更形象化的展现,更能够帮助我们记忆,我们在学习当中也触发了发现生活当中与之相对应的情况。
巧合的是当天下午打扫卫生的时候,我翻动很久没有翻动的年历,那是一年以前时间板块,我们制作的年历,当我翻到11月份的时候,扫地的均海看了一眼,立刻说:11月,是可馨做的!他还回忆起当时制作的场景,说的话,栩栩如生。在均海的描述当中,我们瞬间都复活了当时的记忆,然后我们开始意识到,如果仅仅是一个绳结,可能很久以后它作为线索起头,会让我们连那个线索都忘记,而只有图画图像,它可以帮助我们的记忆更快速的恢复,所以这也许就是岩画产生的原因之一吧!
在青田老师的帮助下,我们用最原始的办法,磨石头制作颜料,用手指头蘸着颜料绘画,将对我们而言记忆最深刻的稻米种植全过程,在学校的农耕教室墙壁上画了下来。
然后,人类在快速地发展,他们逐步地从具象,实物感受升华图像意识,再由图像抽象出本质,特征,用符号来代表图像。
在仓颉造字的故事中,通过戏剧的演绎加强感受。中国人的文化是“视觉”的文化,通过“观”与“察”的方式,概括出事物的道理。——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
以上是在教学主题穿引之下进行的教学思路铺排,各种活动夹杂其中:进行了游戏,戏剧,岩画创作,泥板体验苏美尔楔形文字,从湿水彩的体验当中去感受图形如何变成字……知识点的学习也包括语文的阅读,写作练习,语法知识“的”和“地”的使用,标点符号的练习,六书造字法等。
数学的运算在练习的同时,另一条线索,从圆开始,进入徒手几何。
另一件值得一记的事是,我们班级发现现在的小院玩耍时不时发生冲突,要想和平共处,需要大家都要有统一的规则公约,于是,我们发起了“小院会议”,写信邀请小院的其他班级派出代表,一起协商玩耍事宜。全班集体制作了三封邀请信,恭敬的发送出去。至于后续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参考书目:
1、校本课程系列之书写的历史
2、汉字书法之美 蒋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一本就通中国书法 王志军、张明慧、永年
4、神秘的汉字 日·白川静监修 日·小山铁朗著 刘名扬译 重庆出版社
5、给孩子的汉字王国 瑞典·林西莉著 李之义译 中信出版社
6、汉字树(系列)廖文豪 中国商业出版社
7、汉字史话 胡双宝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8、双法字理系列 白双法 光明日报出版社
9、美的沉思 蒋勋 湖南美术出版社
10、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 蒋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