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聊原生家庭,不是为了推责,而是找到人生当下所有问题的罪魁祸首。
我们聊原生家庭,仅仅是为了了解,为了看见。
这份了解和看见,其实于我们,有很深的意义。
因为理顺了各种情绪和各种故事,我们才能更好的面对生活;我们才能把原生家庭的影响变小、变弱,真正的过好自己的生活。
曾经有一个来访者,她和父母的关系一般,小时候父母常常争吵,重男轻女,也常常打骂她。
现在她做点儿生意,经济条件是家里几个姐妹中最好的。父亲望子成龙,却养出一个没什么出息的儿子,还要求她对弟弟负起责任,带他做生意,让弟弟以后可以衣食无忧。
“我就算做一百件事,只要有一件事没做好,没有满足他的要求,他都会对我生很大的气,否定我,斥责我。”
这种感觉勾起了她童年时不得不去负担父亲的恶劣情绪的创伤回忆,她从很小就是父亲的出气筒,父亲从没有在意她的情绪和感受,更没有安抚过她,守护过她。父亲给了她基本的‘养育’,就站在道德高点,一直要求她提供‘情绪价值’。
在这个故事里,父亲无法面对人生的失败、不开心,以及内心的各种冲突,所以女儿就成了父亲发泄投射‘自己无法忍受也没有能力处理的情绪’的最佳对象。
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巨婴父亲’很多,即使现在,在很多家庭,这样的爸爸也很多。这样的原生家庭环境很常见,对这个来访者来说有什么意义?
让我把这个故事讲完。
她和父亲不在一个城市,她不想给父亲打电话。因为一打电话,她就觉得很难受。
可是不打电话,父亲会责怪她不孝顺,家里亲戚也会对她有看法,觉得她比较冷漠。
最重要的是,每个人心里也有对自我的审判。而她,也有这种审判,她因此内疚,甚至被压的喘不过气。
没有分析这一切之前,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难受;分析了之后,她才知道,自己面对已经成为老人的父亲,还是那么难受,是因为这个人依旧用过去的那种模式对待她;是因为只要面对他,听到他的声音和语气,那些埋藏在潜意识中的创伤,都会被勾起——他这么多年都还是如此,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女儿做了什么,也没有办法做出改变和调整。
分析了之后,她看到了一遍一遍进入想要逃离的场景,对她而言,其实是一件残酷的事情。
因此,她就能够不再那么内疚和自责。
她就能够允许自己不那么经常的给父亲打电话,拒绝父亲提出的一些过分要求,而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