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简村夜话·吾乡征文专题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是较普遍的民俗叫法。
进入腊月,腊八是重要节点,过了腊八,日子仿佛一天快一天,二十三就是小年了,每个家庭都要进入春节状态,有相应的事情做,一些习俗、禁忌,也就执行起来。
“二十三,放小鞭”。神话故事里,放小鞭是为庆祝灶王爷上天,同时各家各户都要祭灶。在厨房的重要位置,挂上灶王爷的像,带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在灶王爷像下边摆上贡品,并放鞭炮,搞的热闹一些,让灶王爷心里高兴。传统习俗,这一天晚上喝豆腐汤,豆腐炕一下,炒点白菜,放些粉条,红萝卜丝,做成豆腐汤,还要吃火烧馍,或家里自己烙,或到街上买回来。饭做好先敬灶王爷,然后全家分享。
“二十四,扫房子”。扫房子是各地民谣里,做法里,唯一日期不变,规定动作不变的。主要是把屋内外,房梁上下,搬箱倒柜,尽可能的打扫一遍,家具家电擦拭一遍。衣物洗净晾晒,厨房更是重新清洗一遍。这主要是起到干净卫生,以此清除“霉气”,祈愿来年好运气。
二十四也是个除旧的日子。农村人,特别是老年人,过惯苦日子,对东西珍惜。一年到头,该扔舍不得扔的,缝缝补补的衣物,修修钉钉的家具,这一天,狠狠心,索性都扔了,再买新的,扔之前常说“跟了我几年了,也尽力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以示对老物件的感恩。
这天的大扫除,不仅是人类的,更是六畜的。以前农村院里养各种牲畜,朝夕相处,也算家庭一份子,牛圈、猪圈、鸡圈等动物圈舍,也都要清理一遍,干干净净,一起过大年。
“二十五,磨豆腐”。这天相对清闲一些,也没有太多的规矩要求。豆腐都是在豆腐坊买的,普通家庭自己不磨,天气逐渐变暖,二十五买着稍嫌早些,提前预定要几斤,二十八左右到豆腐坊取即可。
“二十六,去割肉”。一年到头,再舍不得吃肉的家庭,或多或少,都要去街上割肉,算是对一年辛苦的犒劳,最重要的是祭祀要用到。村里也常杀猪,通常几家分一头猪,在村里直接就买了。要杀猪的家庭,一般在腊月二十五、六就开始行动。太早,恐春节那几天暖和,肉不耐放,太晚,临近年底,杀猪匠还要忙活自家家务,抽不出时间。所以,约定俗成,基本都在二十五、六这两天了。
“二十七,杀灶鸡”。农村家家都喂鸡,春天买回鸡苗,养一年,母鸡下蛋,公鸡可卖钱,也可留着过年杀吃。这个家家都要进行,与平时不同的是,清理完鸡,不能分割,除放血处、掏内脏处有刀口外,基本保持鸡的完整,祭祀要用到。整理好的鸡,挂房檐处晾着,平时什么绳子都行,过年则用红色绳子捆绑,图个吉利。
“二十八,贴嘎嘎”。老家一代,但凡书纸上出现的五颜六色图案,统称嘎嘎,年画也就这么叫了。贴年画又称贴对子。贴对子基本是从这一天开始,在此之前不能贴,要是当天较忙,或家里有人还没回来团聚,也可推迟贴对子的时间,意在免得把家人贴外面了,但三十中午前要进行完。
贴对子很有讲究,上下联不能贴反。有门的地方,都要贴,哪怕是临时门。上下联加门心和横批,才是一副完整的对子,不能缺项。同时,床头贴身体健康;衣柜贴锦衣满柜;客厅贴金玉满堂;条几、柜子贴道有;粮仓贴五谷丰登;院里贴满院春光;轧井处贴川流不息;院内树木贴树木兴旺;牛屋、猪圈贴六畜兴旺;牛食槽、猪食槽贴槽头兴旺;鸡圈贴鸡鸭成群;厨房烟囱处贴烟气冲天;灶洞口贴小心灯火;案板上方贴刀刀如意;面缸贴米面如山;水缸贴财源滚滚;楼梯口贴步步高升;自行车、架子车、摩托车、小汽车一律贴日行千里,夜走八百;大门外贴出门见喜。处处洋溢喜洋洋的气氛。
大门门心,常见是门神,屋内的小门,门心常见是福字。前些年,不知有人在哪儿学来,把福字头朝下倒着贴,美其名曰福到了,在老家一带惹出不少笑话。说是福到你家了,可是你这一颠倒,又给倒出来了,福就又跑了。没两年,这福字就又回归正常贴法。
二十八贴上对子,就预示着这家准备过年了,真是有旧账,旧恩怨的,看到这家贴上春联,过年这段时间,也都不能再追究与计较。家里当年有亲人去世的,当年不贴红对子,第二年可贴绿色纸写的春联,第三年可贴紫色纸写的对子。也可以三年都不贴。过了三年,重新贴红色春联。有此标志,一来属三年守孝期间,对亲人的怀念,二来不知情的亲朋来家,一看就知道大概,以免提及伤心事。
“二十九,去灌酒”。这个说法可能偏少,东北一带自家有酿酒,南方人喝烈酒较少,有些地方不产酒,需要买瓶装。老家自古酿酒,有赊店老酒天长地久之美誉,家乡人更是个个海量,瓶装基本不能满足需求,都是拿着壶去灌,一买就是几十斤。后来酒厂限制散酒,都改成酒瓶装了,不过,大家仍是整箱整箱的往家搬。二十九这一天,家家都会去买酒。时间充裕,二十九还要蒸馒头,够整个春节吃的,馒头里均包一两颗大红枣,手巧的主妇,蒸豆包、蒸各种花样的枣馒头,如枣山。
“三十,捏鼻儿”。真正禁忌多,是从三十开始。三十上午,集市还有半天集,没有购齐年货的,可以再跑去,赶半天集,到了中午十二点,商店都闭市过年,想买也买不到。一上午,主要是洗菜,可不是洗一顿的菜,要把初一到初五用的菜全洗了,洗干净装在竹框里,边吃边拿,春节这几天,不再洗菜。
接着是盘饺子馅,准备包饺子,三十中午就算过年了,中午这一顿一定是熬肉(实际是大烩菜,除了猪肉,还放鱼肉、鸡肉等,不能说杂烩菜,可以说熬菜,一般都说熬肉。有俗语“熬肉遛蒸馍,扁食当汤喝”,形容日子过的红火,净吃肉了),吃熬肉,馒头不能泡在碗里,有泡汤之意,不祥,整个春节皆如是。同时,从这一顿开始,每顿饭吃什么,都固定下来了,一直持续到初五。捏鼻儿就是包饺子,这个从吃过午饭就要开始了,捏完饺子,重要的还有过油,通常是炸丸子,炸鱼,炸麻叶等等,做各种油炸食品,庆祝新年。
禁忌里最重要的是注意讲话,不能说任何不吉利的话,如“死、烂、烧坏、破”等。过油时,有小孩子贪吃,站旁边,油溅起来,不能说溅身上,烧着之类,不能说不熟,难吃之类。一年中,过油次数不多,油热入锅先炸一个丸子,取团团圆圆之意,人不能吃,炸好捞出放锅台前边,敬神先吃。
过了油,开始卤肉,包括卤猪肉、鸡肉等。第一步是卤供祭的肉,白开水卤制,不能加盐和任何调料,否则天地先祖,享用不了。然后才是卤家人吃的,放各种调味品。又是卤肉,又是过油,全家边做边吃,放开了吃,大鱼大肉吃过,晚上再吃饺子庆团圆。这天要把接下来一周的食物都准备齐全,往往要忙到很晚。
三十晚上,黑夜来临前,每道门前都要放置拦门棍,长短要超过门框,能放置地面上即可,意思是防止过年期间,有些孤魂野鬼,乱串门,骚扰家人,还有拦着家财不外散之意。拦门棍放置时间一直持续到初五。
三十晚上有一项约定俗成的事情,熬年,全家不睡觉,大人们说闲话,打扑克,小孩子们看电视,或聚在一起玩耍,或满村子跑着放鞭炮等。正式春节放鞭炮从三十中午就算开始了,中午这一挂不用太大,晚上则是放一大挂鞭炮,同时,爆竹声声辞旧岁,要是准备有烟花之类的,基本都是在夜幕降临后燃放。三十晚上通宵不关灯。
“初一,供祭”。说是初一,实际在凌晨就开始了,待三十晚上过年吃的都准备好后,院子里摆上四方桌,恭恭敬敬的,摆上水果,猪肉、鸡肉,馒头等,并上香,供祭主要是敬天地和先祖,一桌贡品,全请了,说来讲究,实际上主要体现敬畏与虔诚之意,祈求来年一帆风顺。
凌晨要放鞭炮,通常是最大的一挂。前些年,老家一带通常初一凌晨不放,到四五点,天蒙蒙亮时候开始放,这时候大家都开始起床。初一讲究三早,早上起床早、三餐吃的早,晚上睡觉早。不能起晚,更不能叫着名字催起床。不过小孩子慌着起床放鞭炮,还要慌着拾炮,很少起的晚。
初一的早餐,先煮鸡蛋,家人一人一个,取圆圆满满之意,正餐一律是饺子。初一早上严格实行说话禁忌,只说好听的。早上起床,全家人都穿新衣,里里外外全是新。家人互相拜年,问好。早上洗脸水则是全家一个盆,水不能倒。第一个洗脸的,少加点水,其他成员逐渐添水,中途不换水。水主财,当天的水不能往外倒。
吃完早饭,男人们开始打纸,也就是印阴钞,这个工作必须男人完成,女性不能参与。女主可以帮忙准备贡品。贡品多是水果、点心,以及三十当天的卤制品,以素为主,加上已逝去亲人生前爱吃的食物。鞭炮和烟酒也是必须。所有贡品和印钞、鞭炮使用八斗筐装着,不能使用竹筐,竹筐有缝隙,会漏财,这个在平时上坟也是如此,春节更加严格。准备完毕,要早早去上坟,这是初一当天唯一一件事,其余都是玩。上坟基本上是全家总动员,行动不便的老人、女主可以不去。有年内结婚的,婆婆须带新媳妇去,给逝去的亲人看看,介绍一下,又添人口了。一年四次上坟,清明节、十月一、春节、及逝去亲人的祭日。其余三个节日,若是过于悲伤,可以流泪,春节不可以,春节是喜庆的日子,到坟上是给逝去的亲人拜年。磕头环节,要给先人说,“过年了请起来取钱花了”“带了您爱吃的... ...”等提醒话语。
初一当天,一切家务活都不做,更不能打扫卫生,鞭炮纸、嗑的瓜子皮等生活垃圾,一律不扫,不倒,不能拿扫帚。即便是玩的时候需要用剪刀,或针线,初五前一律不用,不拿。不向邻居借东西,不借出东西。若打碎东西,不责怪,不埋怨,说一句“碎碎平安”。有身体不舒服的,当天不吃药(特殊情况除外)。有当天去世的,不报丧,对外不说初一走的。
初一中午饭熬肉、馒头,晚上煮稀饭,炒菜。全天刷锅的泔水,不往外倒,用桶暂时装着。初一当天放三次鞭炮,均在饭前。
初二回娘家。新媳妇带女婿回娘家,娘家叫上近门亲人,大设宴席。女婿称姑爷,是最尊贵的客人,又是第一次上门,俗称待新客。
嫁出去多年的闺女,也在这天回娘家,带小孩儿的,双方见面,要给小孩儿压腰(岁)钱,寓意腰包有钱,来年财旺。女婿中午在岳父家,好吃好喝款待。
初二早上,喝汤,炒菜,吃馒头。中午不外出串门,也不在家招待客人,仍吃熬肉,晚饭同早饭。初二要迎接客人,早上可以打扫卫生。当天不放鞭炮。
整个串门从初二开始,新老亲戚都要走到。按远近程度,先近后远,最后串师友。亲朋多的,可以一直走到正月十九。亲戚们一定在上午转到,路远的,路上耽误事的,也不能太晚,一来不能下午看望,二来亲戚们没法准备丰盛的午餐,会措手不及。要去串门,也要在家等亲戚来,一般算着日子,统筹安排时间。走亲戚这件事,正常家庭必须进行,遇到家里亲人去世,则当年不走亲戚。
初三,正常走亲戚。早上、中午放鞭炮,晚上不放。早上吃饺子,中午有亲戚来炒菜招待,或在家吃熬肉,晚饭馍菜汤,
初四,正常走亲戚。三餐同初三,不放鞭炮 。
初五,俗称破五,过了初五,春节的一些规矩、禁忌就“到头儿”了。早上吃饺子。早上,中午放鞭炮。中午有亲戚来炒菜招待或自己在家继续熬肉,晚饭馍菜汤。
初六,开门大吉。拦门棍拿掉,早上吃饺子,吃过饭放一大挂鞭炮。做生意的可以开门,生活恢复正常,中午可以吃面条,平时吃的饭,都可以做着吃。亲戚少,勤劳点的家庭,可以去地里干农活。
初七,晚上吃饺子。有捏老鼠嘴之说,春节期间,世间所有生灵都过年,均温柔以待。过了年,也不能再放纵老鼠了,捏扁食吃,同时也捏住老鼠嘴,避免老鼠乱吃粮食。
初八初九,一切如平时。
初十,不能洗衣服,有“十不动”之说,意如石头不能动。
十一到十三,生活一切如平时。
十四,当年进门的新媳妇,娘家会来人,叫闺女回娘家过十五。
十五,再买肉做饺子馅。早上吃饺子,中午熬肉,晚上吃汤圆。早中晚放鞭炮。晚上放烟花,灯火通明,腊月二十四扫房子时用过的扫帚头、锅刷子,拿出来用火点燃,甩出火光。
十六,早上放鞭炮,吃饺子。当天不做其他农活、家务活,女同志都去地里踩麦根,俗称当年脚后跟不疼。踩麦根主要是起到帮助小麦强壮根系作用,期待好收成。这是习俗与生产的巧妙结合。
十七十八,一切正常。
十九,早上吃饺子,中午熬肉。十四回娘家的新媳妇,这天从娘家回来,并从娘家带回大米、小米、黄豆、绿豆、小麦、鸡蛋等,俗称给自己家添仓。娘家添把劲,让闺女家越过越有。家里亲戚多的,平时加班加点的转,到十九,年就正式过完了,不能再走亲戚。有“亲戚走到十五六,也没豆腐也没肉。亲戚走到十七八,也没豆腐也没渣”一说。
时代飞速发展,出行方式改变了、钱包变鼓了、吃的喝的用的,都发生巨大变化。一些旧的习俗,也悄然发生改变,封建迷信的东西,在慢慢消失。俗话说,“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本文仅简要记述个人所处时代、地域的春节习俗,与大家闲叙。
规矩礼节也好,禁忌习俗也罢,均是对春节欢乐祥和气氛的烘托与映衬,充满着对天地先祖的敬畏,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