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配酝
今天,周一,窗外阳光明媚,我照旧坐在电脑前守着,只为等待弘丹老师出现,因为每周一,她都会雷打不动地在11:30给大家分享和答疑。
今天,弘丹老师主要跟大家分享了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三个要点:
第一,知行合一,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行动。
老师说:成年人学习,不是为了背诵,也不是为了记住,而是为了运用,所以,一定要去行动。
老师自己,每次读完书,都会要求自己写行动期待,至少要作出一个行动上的改变。
比如她看《跨越不可能》,看到封面的“自我效能放大500%”,就去要求自己思考:做什么事情可以让她500%提高效能?
结合这个目标以及即将上市的书籍,老师在行为上的改变是:
最近都是早上5:10起床,5:30-8:30用来写作和深度思考,因为这样可以几倍提升自己的效率。
这一点,特别值得学习!
我们常常说时间不够用,常常说没空,请问,老师在写作和思考的时候,我们在做什么呢?
牛人可以比我们更努力和爱惜时间,我们为什么不可以?难道,我们比牛人还忙吗?
那么,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呢?
我的行动清单是:
每天坚持早起,如果没有老师的直播课,我会在6:30开始语音沉浸式直播阅读,最后快下播时才会和大家互动。
我觉得这种很纯粹地用声音读书的方式,会让自己比默读更能理解书籍内容。
康美福老师和一位小伙伴曾经说,直播间人来人去,不管谁来了去了,我们只管专注做自己的事就好。
我早间阅读的灵感,来源于此!谢谢一起学习的小伙伴。谢谢弘丹老师提到知行合一,让我想起了自己在做的这件事。
弘丹老师讲到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第二个要点是:
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
她提到很多人想加入合伙人,但又惧怕;想参加书评大赛,但一想到要比赛,连报名的勇气都没有了,直接往后退缩。
老师说面对真实的自己,接纳真实的自己,你才会敢于向前一步。
特别受鼓舞!
这也是《生命的重建》这本书里给我们提到的关键内容,这本书的作者露易丝·海曾经不敢面对自己,因为她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邻居强暴过,难过的是大家都说这是她的错,这让她一度很受伤,这导致后来做任何事她都会责怪自己。
最糟糕的,是她结婚后遭遇丈夫抛弃,之后患了癌症,一切困难让她快丢失了自己。
好在有朋友帮助,她才和自己一点点和解,最终写了书,当了心理医生。
她的改变,其实只因为她做对了一件事:面对真实的自己,接纳真实的自己!
这句话,她在《生命的重建》里反复提到,目的只是希望每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可以在她的文字里受到启迪。
2022年,我加入了弘丹写作成长学院,1月份,弘丹老师的自信力课程中,有一课的内容,讲到的就是要无条件地百分百爱自己。
老师说,我们要做自己忠实的观众和粉丝,我们要爱自己,无论怎样的自己都可以。
这和《生命的重建》里讲的“面对真实的自己,接纳真实的自己!”不谋而合。
以此为生活条例,我开始高能量打卡,开始学会和自己和解,这不仅让我的心态更平和,我和家庭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
2022年1到3月份,我爱自己的一个行动清单,就是花了1万块去拍了个人形象照。
照片拍了很多,我无法选,最后1万块打包拿走所有底片,同时请师父修一些重要的图,做了一些挂件和摆台。
如果在以前,我一定会很心疼钱,一定觉得钱要存起来备用。
可是,花掉1万块,我好像也没缺什么,我最多少买几件衣服,少花钱做别的就行了。
这件事,让我觉得自己的改变挺大的。说实话,1万块钱,它能做什么事呢?很多事情,在钱面前,其实都是无能为力的。但是,1万块,让我非常开心,这就是我开始学会爱自己的表现啊。
并且,花掉了这1万块,我想着要赚回来,就会更加勤奋写稿和阅读、直播,这又倒逼我一直前进,其实,都是值得!
所以,针对弘丹老师说的第二个要点,我的行动清单是:
我会继续无条件地爱自己!狠狠地爱!然后,再力所能及地爱别人,给人与温暖和温柔!
弘丹老师讲到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第三个要点是:
不要太苛责自己,重视累计天数,而不仅仅是连续天数。
这一点,真的太重要了,数据会让我们看到成绩,成绩会让我们更有信心。
比如我日更碎碎念是从2019年开始的,至今已经日更1010篇了,每次看到这个数据,我心里就会冒出一个声音:
亲爱的,你好棒啊,你居然日更这么多篇了!相信未来你一定会成为很有温度的作家!
这个声音让我太喜欢听了,每次听,每次都行动力爆棚,这让我无论面对什么事,一定会在睡前写完当天的碎碎念日记,哪怕只有一句话或一个词,我都会写。
难道我没有断更过吗?
其实断过的,但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一直持续。
这就是弘丹老师说的:重视累计天数,而不仅仅是连续天数。
所以,往后的岁月,这个行动清单,我会一直持续,会写到自己老了写不动了为止!
这是一个不断发现自己和革新自己的过程,我很享受其中!
以上,就是今天弘丹老师照例来社群给大家分享时,我的复盘、心得以及行动清单。
今天,老师照旧为大家答疑。
有小伙伴说,写作写着写着会进入倦怠期,还会有压力,该怎么办。
弘丹老师给出的答案是:
第一,可以去看看她的《精进写作》这本书,里面就有专门针对倦怠期和瓶颈期写的一些内容;
第二,不要把写作当成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我们发朋友圈、写日记,也是写作的一种,如果随身带电脑不方便,那可以随时携带一个手账本记录灵感。
这一点,我非常赞同和有感受。
我记得去年自己去学车,排队等待练车的时候太阳特别大,很多人都在抱怨,但是,我拿起手机,打开自己微信公众号的后台就开始埋头写东西,等我写完了,也差不多该到我练车了。
所以,我觉得,写作未必需要纸和笔、电脑才行,写作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如果真的喜欢写作,那它就是随时都可以发生和进行的事。
以上内容,和大家共勉!
作者:李配酝,不等不靠不争抢,只与文字共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