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家:朱金科,中国战略策划专家,著有战略品牌营销专著《打赢品牌仗》
文字校对:王铁担
美术设计:李妙章
文章字数:5000-15000字
阅读时间:5-15分钟
写在前面
首先,我要非常坦诚地讲,这是我个人的“失败”故事。如果你能从中吸取智慧,是你有慧根。
曾经在职场的我,是个非常重感情的中层管理者。我是那种“请跟随我的脚步”的类型,我经常和员工一起去喝酒,热情地聆听他们的心声,并且鼓励他们,企图提高他们的动机。
身为主管的我,认为只要以员工的身分做出一番成绩,员工自然就会跟随我的脚步,效仿我的做法。我深信,那便是“正确的管理”。
可是我并没有看到符合自己期待的成长。我自己的确持续不断地做出绩效,但是,整个团队是否真的有发挥出最佳效能?答案是完全没有。
一旦我稍有松懈,绩效就会瞬间往下掉,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的团队居然那么脆弱。
壹、组织管理是“数学题”
一直以来,学校教育都在教导我们如何“察言观色”。在语文教育中,我们必须了解作者或登场人物的情绪,思考他们内心的中心思想;写作文的时候也是,必须解读感情的微妙之处,培养正确传达感情的能力。
也就是说,我们一直在接受察言观色的训练。以前进行组织管理的时候,我也会先去解读人心或字里行间的含意,然后再去打动对方的心。我一直认为,这才是正确的组织营运方法。
后来我才真正明白,组织管理应该是像“数学”或“物理”那样,有所谓的公式存在。用数学逻辑进行管理,组织就会变强;
有既定的公式,就不会有错误,同时也具备重现性,没有个人能力高低的差异,只要去做,任何人都可以做出成绩。
贰、提高员工斗志,最无用
我们应该把“感情”放一边,但有时也会有适合释放感情的绝佳瞬间。那就是“成绩出炉之后”,成绩出炉之后的感情会转变成力量。
如果成绩不佳,心有不甘,就想着“下次一定要成功”;如果成绩优异,就代表“这次的决定是正确的”,在信心大增后,就能牵动下一次的行动。
相反的,起点到终点之间,最不适合做出感情表现。记住,在开始工作之前或工作的「途中」,绝对不能参杂多余的感情。
有些公司会在做出新决策或加油打气的时候,全员围在一起高声欢呼。有些团队则会利用聚餐或唱KTV的时间,鼓励成员“一起振作,好好努力吧!“
我认为,那样的组织是最糟糕的。因为当感情攀升到颠峰之后,一定会开始往下降。
“聚餐欢庆的隔天,因为宿醉而战力下降。”
“昨天明明斗志满满,今天却像变了个人似的冷漠。”
“说‘我会好好努力!’的员工,完全没有努力。”你的公司里是否经常碰到这些情况呢?其实这个问题与个人是否充满干劲无关,而是人类的意识本来就如此。
这就是为什么,不仰赖于有无动机或个人差异的“理论”十分重要。平常心沉稳地迈向成功,远比提高斗志,一鼓作气来得更加重要。整顿那样的工作环境,就是主管的职责所在。
叁、5个重点,打造出优秀主管的核心能力
为了做出成绩,主管在期间冷静、沉着地周旋,也就是所谓的“核心”。就像戴上面具那样,专注于以下5个重点进行管理:
重点1、规则→ 无关环境氛围,制定语言化的规则。
重点2、立场→ 没有对等,以上对下的立场进行沟通。
重点3、利益→ 无关个人魅力,利用利益促进行动力。
重点4、结果→ 不评论过程,只看结果。
重点5、成长→ 选择未来的成长,而不是当前的成果。
你是当主管,而非交朋友
就现阶段来说,单看这些重点,或许你会产生某些心理上的纠葛,“如果采取这样的指导,恐怕会遭人讨厌,大家会离自己而去吧?”但请仔细想想,公司并不是填补孤独、排遣寂寞的场所吧?
你不会想靠职场填补人际关系的孤独感吧?如果你讨厌孤独,请去多认识些朋友,或是专注于自己的兴趣。
因为除了公司以外,应该还有很多地方能够填补孤独。心态的改变,在成为主管的时机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结语
过去我看过各式各样的组织,发现靠职场填补孤独的主管真的很多,着实感到意外。
他们深信“必须让职场的人际关系更加圆滑”,于是便会采取下列的行动:“记住员工的生日,写生日卡片祝贺。”或者“准备桌球台或飞镖,让大家可以在午休时间玩乐。”这便是主管最常犯的错误案例。
也许你会说:“只要职场的氛围变得更好,绩效就会更好,不是吗?”所以他们才会试图管理感情。
然而事实上却是相反。其实并不是气氛变好,才会使绩效变好,而是做出好的绩效,才会让气氛变好。不要将因果关系搞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