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为后天之本,生化气血之源,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脏腑,脾虚水湿运化不好,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气血的生成,此时可以调节饮食习惯、改善生活方式,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
1、调节饮食习惯:可以适量进食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莲子、芡实、红小豆等,避免食用过于辛辣或是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对脾胃运化功能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2、生活方式:注意规律作息,避免劳累和熬夜,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抑郁或焦虑情绪,可进行适当运动,如快走、打太极拳等,对缓解脾虚症状也有一定作用;
3、物理治疗:可通过穴位按摩、艾灸、针灸、拔罐等非药物疗法调节,对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等穴位进行刺激,可以达到调畅气机、通经活络功效,对调理脾虚水湿运化不好也有一定效果;
4、药物治疗:从单味中药上来讲,可以使用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药物,包括茯苓、白术、薏仁、党参、车前子、木通等,可以采用泡水代茶饮的方式,也可以服用香砂六君丸、参苓白术丸等中成药物进行调理。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具有渗湿利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的功效,常用于辅助治疗水肿、痰饮、脾虚泄泻、心悸失眠等症状,可辅助缓解脾胃不能运化水湿的情况;
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经、胃经、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功效,常用于辅助治疗水肿、小便不利、脾虚泄泻等症状,对于脾胃不能运化水湿可起到辅助改善作用。
脾虚主要由饮食不调、过劳、久病体虚等引起,较为常见的类型是脾气虚和脾阳虚,典型表现是腹胀、腹泻、浑身乏力、消瘦、水肿等,女性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月经量过多,甚至导致崩漏等现象。患者应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1、四君子丸:是由党参、白术(炒)、茯苓等成分组成,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等症状,方中党参健脾养胃,白术健脾燥湿,对于脾胃不能运化水湿可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
2、补中益气丸:主要成分有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炒)、当归、升麻等,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等,常见症状为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等。方中炙黄芪补中益气,党参、炙甘草、白术(炒)补气健脾,可缓解脾胃不能运化水湿的情况;
3、参苓白术散:主要是由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等药物组成,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乏力等症状,方中人参、白术(炒)、茯苓益气健脾,白扁豆(炒)、薏苡仁(炒)健脾渗湿,可改善脾胃不能运化水湿的症状。
(图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