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一篇关于90后消费观的数据报道,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可能我是个假的90后。
数据来自汇丰银行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90后的负债额是月收入的18.5倍。已经工作的90后,人均负债12.79万……
数据真实性不太确定,但是环顾大部分的年轻人,确实或者提前消费的生活。这种消费观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圈子所影响。
如果你周边都是一群虚荣和攀比的朋友,他们会告诉你“活在当下”“享受当下”“走一步看一步”“钱就是用来花的”.....
提前消费成为一种习惯,每次薪资可能在银行卡停不了1天,立即变成月光,还信用卡、还花呗、还京东白条、还朋友钱...
那钱去哪里了呢?
苹果出了最新手机,一定要第一时间抢,并且朋友圈晒一下;
某牌出了限量版包包,一定要得到,习惯性自拍特意聚焦包包;
某美妆博主推荐了某牌化妆品,一定要买买买,然后可能用了两次后,抛在脑后,之后继续买买买;
某牌出了新款衣服,第一时间入手...
月入5000和月入5万,10万的一个消费水平,活在被别人“假羡慕”的虚荣里。
靠物质堆积出来的“奢侈”就像一只纸老虎一样,一戳就破。因为你走过的路,对待生活的态度,都会体现在你的眼神和气质里,而不是体现在这些外在上。
有些女孩子甚至觉得,把钱花在这些上面,包装成“白富美”就可以遇到自己的“高贵帅”。同频相互吸引,物以类聚,如果只有这些堆积出来的外在,吸引的人也是一模一样。
真正有内涵的高富帅,是不会被吸引的。有好的外在,并且有有趣灵魂的人,一定心仪的另一半也是内外兼修的。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是这样的,努力工作,存钱存钱。
这部分人,相对来说,比较踏实,有忧患意识,不会肆意消费。
但是,会有一个误区,觉得有一定的存款,以为一直这样,就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把钱死死地守着,以为钱是存出来和省出来的。
钱一定是用来给自己服务,用钱来创造价值的,用钱生更多钱。这部分人,不舍得花在自己身上,不舍得投资自己脖子以上。只有靠工作的固有思维,继续存钱。
如果说,靠工作挣2万是靠努力和工作上的自我提升,那想赚10万,同样的方法是永远无法达到。因为工作上,会遇到天花板。
看一组最新2019年中国收入的阶级划分,就明白了。
通过收入划分可以看到:
1.年均收入超过18万,可以脱离无产阶级,大概超过了88%的中国人,对应月薪是1万5,岗位代表是高工,在公司属于执行层;
2.年收入超过500万,跨过中产阶级,迈向资产阶级,超过99%的人;
3. 打工收入的最高境界是年薪220万左右,岗位代表是集团董事长;挣得也多,需要拍板得越多,压力也越大;
4.想要220万往上,就得依靠股份、项目分成,或者自己当私企老板。
……
另外,还有两组数据:2019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52万元;
央行报表显示,2019年7月份,全国居民个人存款78.9万亿,折合14亿人口,人均5.5万,加上一些理财之类,可能人均七八万左右。
还有一个网上的数据,脱贫的门槛18万年收入,对应1.5万月薪,大概相当于北京这边,一个刚毕业的中等水平的码农的收入。
所以,如果是有存钱意识的年轻人,对自己有更高的追求的,好好了解下财富的等级划分,就应该明白,存钱并不能让你实现你想要的生活。
而是要跳出打工者的思维,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学会让钱生钱。
你的钱去哪了?是负债累累,还是有一定的存款?还是有存款,并且有自己多渠道的收入?我是后者。
我从月薪1000-3500,到工作上月薪1W+,用了1.5年左右。在这个过程中,我借了一些钱,去学习,提升自己多项赚钱的技能,并且家人支持我的生活开支。
我从稳定月薪1W+到存款20W+,用了3年,这个过程,我有除了工作之外的额外的小额收入,并且是保证生活质量上升的前提下,而不是只会存钱,并且贷款买了房。
我从有存款20W+到副业综合月入10W+用了1年多一点的时间。除了这项副业外,我还有多项副业,都一一步入正轨。
我觉得,对于没有钱,没人脉,又有更高的追求的年轻人来说,一边稳定工作,一边存钱,并且学会借钱,边投资可靠的副业,是让自己实现自己目标的最佳方法。
因为,并不是所有人在没钱的时候都能很快存够一笔钱支持自己开启副业。如果一直等,可能依然是存款不见涨,收入也不见涨的老样子。
而对于靠一味提前消费的年轻人温馨提示:多想想自己的未来,真的过得开心吗?内心不痛吗?想想自己的父母,等他们需要你来养的时候,你拿什么去孝顺?
你的钱去哪里了?一味过度消费,或者只知道存钱,可能都很难得到你想要的生活,及时调整,一切还来得及。想过什么样的人生,全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