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摘录:
第一章:价值——改变自己的关键是创造价值
第三节,利他:毋庸置疑,利他是最好的人生
️利他的本质是爱
超越个人得失的爱就是一种强大的利他力量。一个人要是能放弃自己的小九九,能发自内心地为社会发展潜力、为人们福祉做事,他就会真的充满力量,完成难以达成的任务。有了利他力量的加持,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拥有他人所称的“格局”。利他的本质是爱,它的力量取决于我们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这个世界爱得有多深、爱得有多广,岸见一郎在《被讨厌的勇气》里说:幸福即贡献感。稻盛和夫在《心》里说: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
️利他的结果就是利己
有了这样的使命感后,作者周老师便开始远离热点、精心阅读、用心关联、持续打磨。但他坚信,只要心里装着读者,坚持输出对大家长久有用的内容,就一定能厚积薄发,达成所愿。利他的结果就是利己,那些不带功利心的付出,最后都会通过某种形式加倍返还。
️利他的途径是创造价值
利他的正确姿势不是无端付出,而是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我们需要通过自身的能力或价值去影响他人、服务他人,而不是试图用某种条件去取悦或控制他人。给孩子做好榜样;夫妻之间不断提升自己,用自身的优秀去带动对方同步成长,这才是健康的爱。我们既要有利他之心,也要有利他之力,二者缺一不可。
️利他从接纳利己开始
更好的成长者不会刻意抹杀自己的本性,而会主动接纳它,因为只有接纳了利己,我们才能坦然地向它告别。回避和自我欺骗只会削弱我们的力量。
感悟反思❤️:
周老师写作的经历也让我想起了一段时间我对做自媒体内容的纠结,就像现在自己做的读书账号,我想要出爆款很容易,只要我去持续追热点,总会有一条爆的,但是现在我也没有去追,而是跟着共读社自己每天的读书节奏,所以数据做的很慢,但是稳步增长。想起做这个读书视频的初衷,那时候作为一期的带领人,我想有没有一些不同的方式,前面夏老师、陈燕都非常优秀,夏老师的每一篇文章都堪称经典,特别启发人心,带领我们前行。陈燕带领的“学到、做到、悟到”更是至今非常受用的学习方式。那我能带给共读社一个怎样的带领呢?我比较擅长做短视频,那我就用这种形式作为带领人。
一开始自己很注重形象,一个视频要拍好几遍,我记得第一个视频大概前后完成花了一天,拍的不满意,觉得自己形象有问题,说的方式有问题,反反复复删了重新拍,太在意别人对我的表现和形象的看法。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像“读书反思感悟”一样能坚持那么久,说不定,等带领结束的这期以后就不拍了,后来是怎么坚持的?因为我妈妈,我拍的每条视频我妈都每天认真看完,还看好几遍,给我点赞支持。那时候刚好在学习《了凡四训》,书中说如果能把善知识传播出去也是在做善事。那时候,夏老师也跟我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就是,你现在哪怕一个粉丝和百万粉丝你做的事都是一样的,取决于自己的发心,只要发心是正的,做就对了。
于是,坚持做读书视频,我打算做给我妈看,从一开始就是书中一些内容读一下,到AI给我写,到我融合了AI给我的框架我自己进行改,从反思感悟到原文朗读,从一开始为了完播率缩短时长,本来就说话比较快的我倍速之后更快,我爸爸沉默寡言的人竟然会和我妈妈说,觉得我的视频像复读机。于是我又改,反反复复的改。现在已经没有最初的视频那么青涩了,那么重的美颜,说话也语速慢下来了,丰富的表情和停顿,我的粉丝除了我妈我爸、读书营的小伙伴,还拓展到我的亲戚朋友,微信里不认识的朋友、国外粉丝……有段时间我有想过干脆做流量了,但是想到自己的初心让我坚持下来继续深耕自己的内容,这就是我的价值,输出优质的内容。
今天看了周老师的写作分享,我更坚定自己这条路是对的,不追求热点,多输出有价值的内容。还有一开始老公嫌弃我学习,经常嘲笑我“ 像个脑子有问题的人,没人理你还发的那么起劲”,这三年潜移默化,到现在他自己也开始看书,写作,我觉得影响的力量太强大了。
日久见人心,影响力是潜移默化的,我们不能着急,不要企图自己看一次书就能说服别人和你一样,当你做出了价值,比如每天看书学习自己和人沟通的能力增强了,育儿上的进步和孩子关系融洽了……家人都是看在眼里的,日积月累,在他们内心的影响力越来越强,这就是“我们不可能改变他人,我们只能改变我们自己。”等到自己价值够大的时候,就是站在那一句话不说,你都是个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