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用人》 第十八章 忠计
红林悟道《韩非子-用人》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君主的三大亡国之错,一错不解决君臣之患,而求武将效死,二错不解决朝堂之患,而巩固边城之防,三错不用朝臣良策强国富民,而攀附千里之外的强国。韩非子的三错亡国论在《亡征》中详细的说明,归结起来就是君主不注重国内矛盾的化解,不重视国家的治理与建设,舍本逐末,舍近求远,结果祸患一到,无力抵抗,大祸临头。
纵观世界历史那些消亡的国家都逃不过以上三错。最为经典也最为重大的莫过于苏联的解体,第一苏联高层不团结,互不信任,派系林立,思想不统一,信仰缺失,在这种情况下怎能团结全国民众。第二苏联官员腐败,行政体系臃肿懒散,却加大国防预算,穷兵黩武。第三国内的经济与政治改革过于激进,脱离国情。以上三点使得苏联就像从里面坏掉的苹果,当表皮破裂时,离解体也就不远了。之后俄罗斯的改革更是将第三点做到了极致,完全向西方靠拢,将国家经济完全交给昔日的敌人搞所谓的“休克疗法”,结果国家财富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寡头治国,民不聊生。普京的出现,挽救了俄罗斯,但再无曾经的辉煌。
反观中国的改革,立足国情,循序渐进,不断化解与解决内部出现的各种问题,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自主决断,自强自立。治国如烹小鲜,一招失误,满盘皆输。对于臣子来说,忠,不仅仅是忠于君主,君主说什么就是什么,那是愚忠,是另一种奸,是国贼。臣子要大忠,在于忠于国家,忠于黎民百姓,忠于道德文章。要勇于对君主的不法之为说不,要敢于怒谏。韩非子认为“当今之世,为人主忠计者,必无使燕王说鲁人,无使近世慕贤于古,无思越人以救中国溺者。”意思是:在当今社会中,替君主忠心献计的人,一定不要使自己的君主学燕王爱鲁人,不要使当代君主去仰慕古代的贤人,不要去指望善于讹水的越国人来救中原的溺水者。言下之意就是要力谏君主不能犯亡国三错,立足国情,集中精力解决内患。遏制君主亡国三错与解决内患的最好办法就是依法治国,依法用人,君臣依法而为。
再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文明的进步是探索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是极为艰辛和痛苦的,付了无法计算的代价。圣贤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人类却要用自己的痛苦来证明其正确性。二千多年前韩非子已经告诉了我们方向,经过两千多年的探索,证明法家的思想是正确,应该成为治国之策。
忠臣不只是为君主谏言献策,更在于阻止君主的亡国之为。所以韩非子说“如此,则上下亲,内功立,外名成。”意思是:这样一来,君臣就能亲密无间,在国内建立功业,在国外成就威名。依法治国,依法用人,依法而为,就能很好的解决君臣之的隐患,建立信任,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集中精力办大事,建功立业,威名内外。韩非子的根本思想是通过国家律法来明确君臣关系,规范君臣行为,约束君臣权力,人人按章办事,建立国家信用体系,培育社会信任,打造和谐社会的基础。
【当今之世,为人主忠计者,必无使燕王说鲁人,无使近世慕贤于古,无思越人以救中国溺者。如此,则上下亲,内功立,外名成。】
建功立业,需要力量,力量来源于团结,团结的基础是信任,信任的依据是信用,信用来自于守约,约法来源于律法,所以君主要想建功立业只能依法治国。中兴之象,在于贤士在位。人不是万能的,总有缺点,总会出错,所以君主要珍惜贤士。忠臣苦谏、怒谏,甚至血谏,终归是为君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