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规的制定
犹记得上次出任班主任时,由于没有经验,开头那段时间简直是兵荒马乱。尤其是班规的制定,简直让人费劲精力,一开始在各名家专著上搜寻班规,但他们的班规似乎都很“高大上”,难以执行。又在网络上不断搜索,最后“拿来主义”,照搬了一套“班规”,贴在教室的文化墙上。过了几天,有前辈指出,这套班规看起来很可爱,但有给孩子贴标签之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我发现这套规则太过抽象,无法对孩子们的行为产生约束作用。于是,不得不弃用之。
后来,在带班的过程中,摸索出几条班规制定的经验如下:
1.班规少而精
班规不能太多,那种贴满墙的标语并不能发挥班规的作用,反而会让孩子们因难以理解而对班规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刚开始建班的时候,班规要少而精,每一条都落在实处。例如,可以在开学第一周制定一条“不能打架”的规矩,那么第一周,第一月,我们就主要落实这条规则。所有谁违反了这条规则,就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
2.与一日常规相结合
学校的一日常规对孩子们的作息做出了详细的安排。我们的班规可以结合一日常规来制定,让孩子更明确自己应该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例如,早上到班的顺序是放书包——交作业——早读,那么我们的班规也该对这些事情做出规定,让孩子们在一天开始的时候就进入有序状态。
3.根据情况进行增减
班规要根据班级情况制定,如果近期班上出现了一件需要大家共同警戒的事情,那么就可以以班规的形式说明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例如,有同学喜欢爬栏杆,那么就应该增加一条不能爬栏杆的规则,并在近一个月主要落实这条规则。当然,如果发现有班规不适用于当下的情况了,也可以酌情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