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阿猫。
在知乎上看到这个问题:有没有一种让人很爽的学习方法?
今天我就来谈谈学习这件小事。
01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学习不爽?
因为人都是倾向于即刻满足的动物,而学习往往是回报周期很长的事情。
你可能需要花费3年的时间学一门技能,3年后才会能够给你带来具体的收益。
那如何让学习变得很爽呢?
对我来说就是阅读马上能够看到效果的书籍,要非常功利性的阅读。
例如,我觉得坚持一件事情特别难,我跑去看《微习惯》这本书,按照书中的方法执行,我很快会发现,自己比以前坚持的时间更长了。(很多人阅读一本书的耐心都没有,这个我也不知道该肿么办,每天先阅读10分钟?)
我想变得有钱,那我就去看一本《邻家的百万富翁》,里面谈到了很多理财的方法,但很可惜,书中也告诉你了,致富的道路本身就很漫长,就算你看完这本书,马上开始执行,还是需要7年以上的时间。
我一直都认为读书挺爽的,因为你生活中的困惑,很容易就找到一本书为你解答,例如锻炼耐心就看《练习的心态》、与人更好的沟通就看《非暴力沟通》、想提升销售能力就看《影响力》。
我觉得不太爽的就是看文学类的书籍,因为你很难马上看到效果。我目前还很少看文学书籍,但也一直都在试图往这个领域突破,以后你一定会看到阿猫读书推荐更多的文学类书籍。
02
那为什么很多人都讨厌学习呢?那就是我们从小的教育出现了问题。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曾说过:也许所有教育最有价值的结果是,当你不得不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不管你是否喜欢它,你都有能力去完成这项必须的任务。这是每个人应该学的第一课,然而,无论一个人多早接受教育,这可能是他彻底学到的最后一课。
不知道你看了这句话感觉如何?
我恰恰认为教育会扼杀人的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在中国填鸭式教育的环境下,教育变成任务,很多人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完成,并非出于自主性。
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一旦失去监督和任务,整个人都会变得颓废和不知所措,必须要有人背后逼着你才会前进。
惩罚和奖励有时候都不是太好的事情。
曾经有一个实验,分成两组,第一组完成任务后有奖励,第二组完成任务后没奖励,有奖励的小朋友的确一开始完成的任务更多,但是到了后期,表现开始慢慢变差,甚至远远不如没有奖励的朋友。
我记得有一句话叫:如果你想摧毁一个兴趣,就付费给他做。
很多小朋友都是这样,例如他喜欢画画,你每次画好之后,就奖励一个糖果给他,到了后期他不是单纯为了喜欢而画,而是为了糖果而画,一旦得不到糖果的奖励就不想再画了。
我在一开始写公众号也体会过这个感受。
我前8个月日更公众号,一分钱都没拿过,但是我更新的特别快乐,因为随心所欲的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也不担心广告主和读者如何看待自己的写作水平和阅读量。
但是到了后期开始变现,我接到了第一条广告之后,心态明显转变,虽然有钱拿了,但竟然失去更新公众号的动力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有压力了,要对得起广告主和读者了。
所幸,在一开始我就知道“拿钱就会失去兴趣”的道理,所以我刻意克服这种心理状态,虽然还是接广告,但是依然保持以兴趣为主,分享自己愿意和读者同时喜欢的东西,不要为了钱而分享一些哗众取宠的文章。
教育都是两面性的,我在英国留学,发现西方的教育要好很多,很少会扼杀你自主的学习能力。
他们在学习时期就给予学生自主科目选择的权利,除了语数外,其他都不是必修。
而且也不一定要上大学,实在不喜欢读书的直接出来学专业的技能也是没有问题的,社会的包容性更强,以至于大家出到社会,依然还可以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学习不仅仅只有读书,任何自己的领域都可以持续学习)。
我从小就有很大感悟,小时候成绩差的不能再差的阶段,反而是我父母逼我学习逼的最狠的时候,我爸甚至要求我一直坐在桌子上,就算不学习也不能离开,试问一个孩子怎么可能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呢?
留学4年,完全自由,我才开始慢慢找到自己,自发性疯狂的阅读和学习投资,从来都没有人逼过我,我反而变得越来越好。
也许你会觉得很多人就算没人逼,也不能变好啊,的确有这种人,那就让他继续堕落,物极必反。
但我见到更多的家长不是不想逼孩子,而是完全就管不了孩子,所以最后只能像是没有逼孩子的状态,事实上他们在无形中还在逼着孩子,最后结果也不会好。
03
那我们不能奖励也不能惩罚,那能做什么呢?
我觉得一定是鼓励!鼓励!再鼓励!
我从小到大都很少得到鼓励,父母都属于刀子嘴豆腐心的人。
我印象最深刻的2次鼓励,对我影响特别大,分别来自体育老师和姑父。
第一次,我刚开始接触篮球,体育老师说我运球非常好,像是打了很久球的人。
从此之后篮球就是我最爱的运动,也是我玩的最好的运动,这绝对不是巧合,因为当时我年纪还小,我不知道老师对我的鼓励是真还是假,但我都当作是真的,所以就一发不可收拾的一直打球。
第二次,姑父和我一起打游戏,说我很聪明,玩游戏什么一学就会,以后一定会很有前途。短短的话我一直都记在心理,因为从来都没有人和我说过这样的话,让我自卑的心得到一点鼓励。
后期我发现很有意思的是,姑父的女儿就是完全和我性格相反的人,极其自信,她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事情是学不会的,我觉得他有这种性格,很大部分程度就是来自姑父对她鼓励式的教育。
别打压孩子,多鼓励,让他变成一个盲目自信的人也比变成一个自卑的人来的好,至少我见过所有优秀的人都有一个特质,都是对自己充满自信的,而有了自信,我们才更愿意去行动,才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