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知从何时起,各大营销号开始喜欢兜售爱情理论,《他不回我微信,却发了朋友圈》、《惹女朋友生气了,该怎么哄?》等文章大行其道。
爱你的人不会舍得让你哭泣。
想念你的人,永远比你主动;在乎你的人,永远对你包容。
看了这本书才发现以上纯属扯淡。爱情不是这些营销号“我有一个朋友……”的经验之谈,而是需要严肃的科学研究。
但是因为科学事实一般难于掌握,人们往往喜欢简单的谬论。这就是为什么有的爱情理论荒谬无比却能受到广泛追捧的原因所在。
这本书简直是爱情理论中的一股清流,作者没有自以为是地心口开河,论断全部来自于社会心理学的长期研究实践。
豆瓣评分8.7分。
书中主讲解了社会心理对于爱情关系产生到消亡全过程的研究。少读点情感鸡汤,多了解下社会心理,才是更好发展和维持爱情的正道。
2.
谈到爱情,一定避不开一个问题:爱情是什么?
从古时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到现在的“喜欢是因为开心在一起,而爱是不开心了仍然想在一起”,对于这个问题,恐怕有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零一个回答。
而在社会心理学界,爱情则是亲密、激情和承诺。
亲密包括热情、理解、沟通、支持和分享等爱情关系中常见的特征。激情主要特征为性的唤醒和欲望。而承诺指投身于爱情和努力维护爱情的决心。
当亲密程度高而激情和承诺都非常低时,就是喜欢。
如果要想产生爱情,第一印象往往比人们想的会更加重要。好的第一印象会带来吸引力,人际吸引也是迈向成功人际关系的第一步。当他人的出现对于我们有奖赏意义,即与他人交往产生的直接奖赏和仅与他人有关的间接利益,这时就会产生吸引力。
不过除了一见钟情,日久生情同样可以获取爱情。重复地接触他人(甚至只要看到他人照片)通常能增加我们对他们的喜欢程度。但如果一开始就没有好感的话,重复接触却会令人更加厌烦。
已确定爱情关系的伴侣,他们的长相吸引力往往是类似的;即他们的容貌是相匹配的,这就是老话中的夫妻相。不仅是容貌,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妻双方在面临各种事件时体验到的态度和情绪反应也会越来越相似。
3.
随着时间流逝大部分的浪漫关系都会变得缺乏激情。有的爱情关系会趋于平稳,而另一些爱情关系则会走向消亡。
2017年中国的离婚率是39%,尽管大部分人是抱着白头偕老的想法走进婚姻,实际上5对夫妻中就有两对会离婚。
虽说幸福的婚姻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但有些因素确切会降低离婚率:
● 夫妻双方经常参加宗教仪式与低离婚率有关;
● 带孩子进入二婚的女性离婚率较高,而男性则与之相反;
● 在25岁之后缔结的婚姻更加牢固;
● 社会流动越少,与社区联系越密切,就越不可能离婚;
● 婚前没有长期同居;
● 夫妻双方共同点较多;
● 无少年性行为;
● 自控力较好,这不仅更容易抵制生活中的各种诱惑,也降低了婚后暴力的概率;
● 童年时父母离婚的孩子在成年后的婚姻更可能不稳定;
● 在婚前没有孩子,婚后有孩子;
● 生活中意外和磨难较少,天时地利总是比人和更加重要;
● 夫妻双方共同时间较多,并且都可以获得性满足;
● 如果另一半低神经质,能够保持的婚姻更容易维持到最后。
4.
除了这些基础理论以外,书中还提到了很多稀奇古怪又十分实用的科学结论。
比如男女两性都认为穿红色衣服的约会对象更有吸引力。看来在古时候认为红色为吉也是有其道理的,如果想向对方表白,不如选择一件红色衣服,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再比如装作冷若冰霜却只对某个人略微有点兴趣,是一种默默地吸引人的方法。
还有伴侣如果经常一起玩乐就能更长久地在一起…………
总之呢,爱情虽然是感性的,但是想要了解和提升自己的爱情,这本书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
感情鸡汤一笑置之就算了,科学结论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