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信息】261 - 海嘉藻 - 仿写练习15
【分析】
如今,我一听见“嗡儿,嗡儿”的声音,脑子里便显出一弯残月来,
通过声音带出来一副画面感,将读者引入人物出场的背景中
黄黄的,像一瓣香蕉似的吊在那棵榆树梢上;
运用比喻,描写了残月的形状,黄黄的点出了月亮的颜色
院子里是朦朦胧胧的,露水正顺着草根往上爬;
交代人物周遭的环境,朦朦胧胧为之后的“雾”做铺垫,运用“露水往上爬”的拟人手法,生动鲜活地展现出了院子里的生气
一个灰发的老人在那里摇纺车,身下垫一块蒲团,一条腿屈着,一条腿压在纺车底杆上,
人物出场,通过“摇”“垫”“屈”“压”这四个连续动作刻画出了一个老人的状态,画面感跃然纸上
那车轮儿转得像一片雾,又像一团梦,分明又是一盘磁音带了,唱着低低的、无穷无尽的乡曲……
运用比喻,将纺织车轮比喻成“一盘磁音带”,通过拟人“唱着低低的、无穷无尽的乡曲”,表达了对母亲,对家乡的无限思念。另外,”一片雾“与前面的朦朦胧胧形成呼应
这老人,就是我的母亲,一个没有文化的、普普通通的山地小脚女人。
点出老人的身份,上述一段描写的铺垫,就是为了这最后一句,表达了对母亲质朴的真实的热爱。
【刻意练习】
如今,我一听到“嘎吱--嘎吱--”的声音,脑海中便涌现出一副热闹嘈杂的画面。
画面定格在奶奶家楼下的那条街道,每天早上5点一过,各种卖早点的小摊依次登场,犹如迎接外来宾客的仪仗队,整装待发。没过一会儿,摊主们淹没在一堆堆的人群中,混杂着刚出锅的一团团热气,新鲜诱人的食物像是变出来的魔术,众人聚精会神地看着,舌头不自觉地在嘴里打转。
整条街犹如一个巨大的鱼塘,人头攒动,摊主们相继吆喝着,声音清脆而响亮,过往的行人来回打量着,怕漏掉什么宝物一样,左顾右盼。
“劳驾--借过一下---”寻着一个憨厚而有力的声音望去,一辆墨绿色的三轮车上坐着一位老奶奶,驼着背,靠手肘撑着,上身几乎趴在车把上,吃力地踩着蹬脚,带着掉了漆的链子,缓慢地穿过人群。
那车链子咕噜噜得响着,带着鲜嫩酥脆的煎饼果子、狗不理炸糕,热气翻滚的豆浆、芝麻面糊打开我的心房,如一声问候,一首老歌,更像是一封书信,揭开了那熟悉的、永不褪色的记忆...
这位老奶奶,就是我的姥姥,一个离不开拐杖、默默为整个家操劳的女人。
【对比思考】
看到原文后,立马想到了奶奶。对照原文的思路,在环境交代、人物刻画上进行了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