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墨明365日写作计划第13天的写作内容。
香疤佬天天拜佛,而且仪式繁杂,一举一动透着虔诚。
佛教那么多的仪式,比如拜佛,难道不是宗教迷信中的一种体现吗?
香疤佬最开始也有这样的疑问。于是问了一个有实学的法师,回答如下:
“拜佛就是拜自己,意在破除我执、我慢、我相。通俗来说,就是通过礼佛,让自己放下傲慢,表达惭愧、对懈怠的忏悔之心,直至把自己这个主体忘掉,达到客观的境界。仪轨在佛教中流传不息,不得怠慢,因为这也是修行的一部分。”
这让香疤佬想起两个例子。
(1)
老家农村有相当一部分佛教信众,寺庙里供奉着本地的神明(且不去考证是属于道教或者是佛教)。每当正月之时,便有“游神”活动。就是把佛像抬出,绕着村子游行一圈。意为巡视,以保境内平安。这几天是大人们最忙碌的时候。擦拭佛像,给佛像更换法衣,游行现场的诸多事宜,都是需要人手的。这几天大家都不像平时那么计较得失,期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给佛做事,都是应该的。
(2)
走进大寺院,就能亲身体会到了仪轨的庄重。上至大雄宝殿内佛像的庄严、拜佛时的肃穆,下至僧人行路时的威仪、斋堂里众人的诚心,无不透露出戒律严明。彼时的香客,只能入乡随俗,小心行事,却也落得短暂的心里清净。
以上两个例子,有一些共通之处。一方面,诚心礼佛,能表达恭敬,佛菩萨欢喜,更能得到加持,有求必应;庄重行事,是恪守佛门戒律与仪式,功德体现在一言一行中。另一方面,内心的修持自然催生相应行为,而行为又会转而验证、督促真心。
形式有时也是本质。知行合一才是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