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自己做事挺有效率,工作时发挥时间价值的最大化,时间管理得还不错。可是当你一整天都在家时,会发现忙忙叨叨一天下来,啥事也没干。这里捯饬捯饬,那里收拾收拾,好像一整天似乎都在瞎忙。难道我也掉进了浪费时间的坑里?
在时间管理上,大部分人可能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想用碎片时间来学习
利用等车时间刷下今日头条,坐车时听下逻辑思维。发现有价值的就赶紧收藏。但结果往往是还没刷完一篇文章,车就来了。时不时总有人跟你讲话打断你的思维。信息量零零散散,头脑也轻松不起来。
事实是,学习是一件系统化的事,至少有经历不少于5个步骤才能完成深度思考和消化吸收。不仅仅是眼睛扫一遍那么简单的事。
碎片时间只适合处理碎片事件,比如网购、转账、回复微信等。因为这些事情不需要大脑深度思考。
网购太TM花费时间了
网购看上去很轻松,不用出门,点点鼠标,输输密码就可以坐等包裹。但往往买了很多不在计划内的东西,明明想买外套的,为了包邮,于是又在店铺里挑起了裤子,挑完裤子发现凑单可以减免,于是毕生所学的数学知识都用来算满减。一圈下来。比逛街更累,花的时间和精力反而更多。
无法划清工作和私人时间的界限
很多人羡慕那些SOHO族,可以在家办公,不用去挤早晚高峰。可是当你真正在家办公时,可能到晚上活都没干完。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家时,个人时间和工作时间很难分清,吃饭时,被客户QQ打断跑去电脑前处理问题,工作了一半突然想起购物车还没清空。根本无法做到和上班时一样规律。因为环境也是一种强迫的暗示。
想通过一心两用提高效率
很多人看上去很节约时间,吃饭时看书,走路时回邮件听语音,但也仅限于这些不需要太烧脑的事,比如你无法一边工作一边打手游吧。其实并不是一心两用有什么坏处,而是两件事情总会相互影响,最终一些小动作杀掉了你的高度注意力。
上班很累,休息多了更累
上班以后总觉得各种累,挤早高峰累,赶方案累,开会累,误以为自己特别需要休息。请回想一下你的高三时期吧。每天6点起。晚上11点睡,脑力体力一刻不停,别说那会儿年轻,其实是因为脑子越用越灵,精神越忙越好。我们大部分的累,是因为自己的作息不规律,不锻炼,胡吃海喝所造成的。
人年龄越大越需要自我管理,因为年龄增大的同时,自身的惰性和失望也会与日俱增。勤奋大多是小时候的事儿。
为了让自己在越来越老,越来越懒的路上还能保持点少年时代的勤奋与勇气,每一刻都管好自己,才能过好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