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位爸爸说,他跟妻子的婚姻是家长安排相亲然后很快就结婚的,虽然妻子人很好,但两人之间的感情一直不咸不淡。女儿出生的头几年,他忙于工作,也几乎没怎么管,直到女儿三四岁会说会跑了,他才慢慢找到了一点“当爸爸”的感觉。
女儿小学时,成绩一直平平,但他对女儿的学业也并不上心,因为那时他事业发展的很好,财富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也算是有“身价”的人,所以并不焦虑。
直到后来,结识了一位同行大哥,同样是不愁钱的人,但人家对孩子学业十分重视,女儿说将来想做珠宝设计师,他就给女儿请非常好的美术私教,收集国内外最好的美术院校的资料。
受这位大哥的影响,这位爸爸才开始觉得要“好好管管女儿”了,但这时女儿已经读五年级了,不爱听大道理(妈妈没少说,但也没啥用)。怎么办呢?这位爸爸没研究过什么育儿方法,他只是凭着本能觉得,先要跟女儿“拉近感情、搞好关系”,于是他就开始每个周末带女儿看电影,至于看什么,看几场,买不买小零食,全都是女儿说了算。
慢慢的,周末电影,成了父女之间的固定节目,女儿跟他也越来越亲,而且很多话只跟他讲,不告诉妈妈,因为妈妈喜欢指导她,而爸爸就只是听,还爱开玩笑。(这位爸爸本身性格比较有童心)很神奇的是,还没等这位爸爸去“抓紧”女儿的学业,女儿的成绩已经在慢慢进步,现在已经读初二了,是个妥妥的优等生,而且遗传了爸爸的绘画天赋,美术特长也发展的很好。
这位爸爸说,其实他对女儿花的心血远不如她妈妈,尤其女儿小时候,都很少抱她,现在想来,还心有愧疚,但幸亏现在父女感情不错。
听这位爸爸的讲述,我很感慨。正好最近在看梅格·米克的《养育女孩》,这是一本写给爸爸的书,通篇都在强调爸爸对女儿教育能够起到的巨大作用。里面的很多理念都与这位爸爸的故事隐隐吻合。
首先,不存在“孩子大了就不好管”,有心的爸爸总能找到办法。
其次,当温暖的亲子关系建立起来之后,孩子一定有着更优秀的表现,即使不体现在学业上,也会体现在心态、品格上。
第三,在孩子的成长中,就算缺席几年,也仍有补救的机会,现在开始,也不晚。
第四,或许他的妻子,仍然会觉得自己“丧偶式育儿”,但爸爸的努力,哪怕一点点,都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