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条文7.29-7.31讲解
我们接下来上这个29到31条啊。
【7.29】大下之后,复发汗,其人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内外俱虚故也。
那刚刚呢在28条它所说的这个损伤津液的这个过程,它有写说“大汗之后,复下之”对不对?那“大汗之后,复下之“我说这不一定是误治,因为正确的治疗过程也可能会有这样子的处理方法。可是29条呢,它是“大下之后,复发汗”,那这样就是一个相当可能是误治的情况了,因为我们感冒都是从表面到里面嘛对不对?那通常他这个状况可能是下之后发现没好,然后才发现自己错了,然后才又再发汗。那这样的过程呢,当然就会让病人的损伤变得很大,因为我觉得中药哦,尤其伤寒的方子,我觉得很多方都是有病治病,有病则病受之,那无病呢,则人受之啊,所以就是,如果是在误治的过程里面人体受的损伤面是比较大的。那他就是说当你又用了下法,又用了汗法,那身体呢不但有这个津液的损伤,而且你的身体经过这种莫名其妙的搬运的过程,就是本来不应该打这里而打这里,又打那里,把身体搞得乱七八糟。那这样子这个人一定会不但是津液受损,而且他的元气也会受损,那津液跟元气都受损了之后呢,他说“其人必振寒”,就这个人哪一定会虚冷到要觉得要发抖的感觉,然后呢“脉微细”啊,脉呢会觉得,哇……好虚哦,细细的都快把不出来了。他说“所以然者,内外俱虚故也”,就是之所以会变得这么差哦,是因为呢,他的里外都已经被你弄虚了。因为如果你是不适当的下的话,那你的肠胃啦什么都会被打得很虚对不对?然后再发汗的话,表面的元气又会虚一次,所以这样的情况,这个人的能量太不够了,所以他的脉就会很细很弱。
那这一条到底要怎么医疗它呢,其实张仲景不给方,也是蛮有道理的,因为遇到这样的状况,我们很难说一定要给什么方,因为这个状况你用方的可能性的幅度还蛮大的。同学记不记得,在太阳上篇倒数第几条的地方啊,有一个我们先用甘草干姜汤复其阳,再用芍药甘草汤复其阴的这个状况,就当他的阴阳都弄得很虚的时候,张仲景提出来先救阳再救阴的这个原则对不对?就是之所以经方派到后来会变成火神派,就是这个先救阳的原则是不是存在的。可是呢,你想想看,像甘草干姜汤这么温和的方,他就说你要喝下去以后过了十二个钟头人才会慢慢暖回来对不对?也就是阴阳两虚的人,你要救阳你也不能够一下用太猛的阳药,因为如果你用得太猛了,他的阴一下子被你烧干了,这个人就毁掉了。所以像这一条当很多读《伤寒论》的人,会想当然的连接到后面有一条,因为很像,就是后面有一条是那个芍药甘草附子汤哦,(【7.39】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他是说发了汗之后,这个人还没好,然后很怕冷,他说就是因为这个人太虚了,所以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当然芍药甘草附子汤的好处是它又有芍药,又有附子,所以芍药也能养阴,附子也能回复阳气对不对?可是历代医家在处理这条的时候,也有人提出来说,在阴阳两虚的时候,芍药附子甘草汤都还是有可能太猛,所以说不定要有更温和的调理方式存在。所以呢,这样的一个状况如果真的出现了啊,要用什么方的话,可能大家要有一个考量,就是因为我觉得等到《伤寒论》上下去哦,大概我们养成一些奇怪的惯性,比如说手脚冰冷,怕冷然后四逆汤就下去了。但是如是这样的一个情况,如果连芍药甘草附子汤这种方都有人觉得它太猛的话,那四逆汤就可能不是那么适合了啊。所以实际上他转成什么证我们再观察,至少这样的一个过程呢我们要晓得,它不一定说是绝对什么方法是最正确的,你要看那个病人的状况,就他的手脚到底有多冰,他渴不渴或者是有没有身体僵硬啦,抽筋的现象,那时候再来想一想要用什么方子哦。
那这个,中医古时候汉朝张仲景很头大的这个下法这件事情,到今天的话其实退烧针也好,打点滴也好,都会有同样的效果,就是让身体的阳气忽然冷掉,让邪气内陷。所以如果你遇到的感冒症状是这个人呢,他感冒之后就先吃什么伏冒碇、普拿疼,或者先去看了西医,打个点滴、退个烧,然后再跟你讲说,我还是很难过,你有没有办法?然后你又非常犯贱的要收那个烂摊子,然后帮他发汗啦怎么样啊,然后之后就可能就会出现这个状况,那出现这个状况的时候其实要收这个最后的摊子,就还蛮考验医术的哦。所以要跟同学讲一下,这个状况看起来其实是一个,这个症状并不复杂,问题是要处理它的时候是蛮考功力的,所以这一点先跟同学说一下。
那接下来呢,30跟31两条啊,他同样是在讲人体的营卫这两种气的互动关系,这两条可以说是在临床上因为蛮少见到的,所以如果要学方,让你常常可以用,显得你很有功力,那这两个方其实都是会用到,但是没有那么常用的方,所以有的时候可能学起来会让同学比较没有成就感。可是换个角度来说哦,我觉得读这两个方哦,在学习的过程里面会给我一种很大的快感,因为呢,它会让你看到说,张仲景的医学,可以有那么细,就是他的医学可以在营卫之间的这种,种种的这种区微细节的变化他可以写到这么仔细。所这两个方剂的这个方证啊,在学习上面还是很有意义的,所以我觉得虽然读起来会有一点难过,但我们还是把他好好的看一看。
【7.30】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而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干姜附子汤方
干姜一两(炮) 附子一枚(破八片,炮)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那30条也是一个不太适当的治疗做为开头,就是先用了下法,再用了汗法,然后呢这个人就发生了状况,这个人什么状况呢,就他白天觉得很烦,那烦之外还有燥,那“烦躁不得眠”,你就会想象说,病人啦,要躺一躺多休息对不对?但是在床上翻来翻去,说躺的好难过哦,这样子,这是“烦躁不得眠”。这个“不得眠”不一定是睡不睡着的问题,就是他躺在那边躺的非常的不安稳,而且心情也是非常烦乱的。那这样的一个状况,他也下过了,也发过汗了,理论上这个感冒也打得差不多了,那他为什么在床上会滚来滚去,这么难过呢?同学在这里可要小心哦,不要看到“烦躁”就觉得是大青龙汤证、白虎汤证哦,这差太多了。那他还有一个奇怪的特征,就是呢,到了晚上天黑以后就开始躺得比较平了,那等到了第二天,太阳公公出来了,继续烦燥给你看。就是有这种很明显的昼夜的差别,然后呢他的脉证是怎么样的呢,他是不口渴,不呕吐,又没有表证。那我们说张仲景的书,常常口渴是在标示往阳明去思考的可能性,因为阳明病,无论是白虎汤证或者是承气汤证,人都会很干渴的对不对?那他不渴,所以呢,你就要知道他这个烦躁,很可能不是属于阳明的。就是同学,这些条文哦,内容其实都是很实用的,平常我们在帮人看病时候,就是要把这些条件,一个个排除,一个个扣掉,才能找到他到底是什么病哦。因为有的时候,你看到这人烦躁对不对,他不渴,不呕,无表证,那你还没有等到晚上,就先开药了对不对?所以他要让你在烦躁的时候,你要先有几个条件,看他到底是不是符合这些条件。如果他没有口渴的感觉,没有想吐的感觉,那口渴我们一般标示的是阳明,想吐我们一般标示是少阳。那这个标示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要决定这人有没有少阳证,也不是光看一个呕吐对不对?你可以问他这个身体侧面按会不会痛啊,或者嘴巴苦不苦啊,耳朵有没有觉得塞塞的啊,就是少阳的一整个区块都可以问一次。就是在问诊的时候,我看陈助教在帮人看病,就是要问很多不相干的无聊的问题嘛,每问病人一个问题,病人就说:“你问这个我都没有,你问这个我都没有,这医生好烂哦,都说不准。”那不是说不准,你要先把这些条件排除掉啊对不对?就问了没有才知道这条经先不用处理嘛。
那“无表证”,如果这病邪还是在太阳表,还有风邪寒邪在人的表面,这个人怕风怕冷脉浮对不对?那这些都是太阳病的指标。那他现在呢没有三阳的指标,太阳、少阳、阳明都没有。然后呢“脉沉而微”,宋本是写“脉沉微”那意思一样啊,那“脉沉微”到底是什么脉啊,因为这地方它有一个非常暧昧的标示,就有人说它存在这个标示,有人说没有。就是这个30条它的脉是沉微的,而它31条的脉是沉迟的,那一条是脉沉微,一条是脉沉迟,它到底在标示什么东西?像广东的那位陈大剂陈伯坛,我觉的他提出这标示的这个论点其实还蛮有意义的,他说脉沉微,我们一般六经传变,哪一个经的病是脉沉微的?少阴病对不对,哪一条经的病是脉沉迟的?太阴病。也就是说这个病呢,它脉会变成沉微或者脉变成沉迟,它有在标示出这个人他现在身体里面是那一个部位正在很努力的要让身体好起来,如果是少阴区块在努力的话,他脉会沉微,如果是太阴区块脉在努力的话,他会沉迟,这是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跟另外一个说法并不冲突,另外一个说法我们等一下会讲。
那“身无大热”,这个“身无大热”在这一条证里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重点,因为这个病证他本来要讲的是什么呢,他本来要讲的就是,当你的身体被下过,本来这个邪气还在营卫这些比较表面的地方对不对?被误下了以后,它就全部都陷进来对不对?然后你发现他还有牵连到外面,赶快紧急发汗,然后再发了。那这样子你会不会觉得说,原来我们生病的状态是营卫之气挡着这个病邪对不对?那现在全部被扯进来,然后全部丢出去,那你的身体很可能会发生一个状态,营气平常就走在脉管比较稳,因为它属阴比较稳,但是卫气就可能被你这个动作打散掉了。如果你的卫气被打散了,然后邪气又还没有去干净,那你的身体就是处在一个表面这个保护你像是大气层一般的卫气非常稀薄的状态,而且这卫气里面还掺杂邪气这样一个状态。那当你的卫气很虚的时候,又有邪气掺杂在里面的时候,你的身体会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就是啊,我们昨天在一开始教太阳篇的时候,有跟同学讲说,人的营卫是好像,卫气是比较在白天出来在外面保护我们,到了晚上卫气会收到营气里面去休息对不对?然后得到滋养,等到第二天再出来。所以白天容易出汗,跟晚上容易出汗是不同的,是不是这样子,就它一个属于营,一个属于卫,就是白天是属于卫气的时间,晚上是属于营气的时间。所以有人说我们应该早睡对不对,早睡的话可以让卫气回到营气里面休息。那如果一个人他的卫气很弱,又掺杂着邪气,白天的时候这个很弱的卫气想要跟邪气作战,可是又打不掉这个邪气,那我们说正气不能把邪气摆脱掉时候,人会烦躁对不对?那白天处于卫气的时间,它很努力的工作,想要把邪气打掉又打不掉,这个人烦躁的不得了,到了晚上呢,它说我上班时间已经超过了,打卡收工,就回家休息了,那这样就不打了,就明天再见,就是工作的烂摊子明天再收就好,那这样子的话他晚上就因为下班了嘛,所以就不打了,所以晚上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了。
可是啊我这样子讲其实听起来会有一点没有说服力,因为这个说法听起来有点太玄幻对不对,整个这讲法有点形而上,那有没有佐证可以证明它的的确确是这样运作的呢?首先第一个佐证是这个汤剂,这个干姜附子汤的走法,刚好是可以补到卫气的,这是一点,而且临床上也是有效的哦,有效是最主要的。那另外一点就是,这个条文其实存在着另外一个跟它成对的条文,跟它成对的条文是什么条文呢?就是将来在教柴胡汤的时候,会教到的这个热入血室的问题,就是《伤寒论》里面有提到一种感冒是女人特别有的专利,男人没有的,就是女人在MC来的期间如果感冒的话,她的感冒会呈现一种比较特殊的状态,因为我们前面讲麻黄汤证,不是都有讲到说,如果麻黄汤证能够喷鼻血,就可以把邪气喷出去,然后麻黄汤证就会好对不对?那可见身体如果有血要流出去的时个,是一个可以趁机可以排邪气的机会对不对,所以鼻血又叫做红汗,那女人月经期间到了,是不是也等于有血要离开身体,是不是这样子?那身体的抵抗机能,就会觉得说,我们赶快趁机把这些邪气全部往那里丢啊,就是往月经的血里面丢。那身体能够借用从这个太阳区块或阳明区块,把它丢到子宫的这个月经的血里面呢,它可以借的路径是我们所谓的少阳区块,就是身体侧边的三焦之气流动的地方,借这个区块来丢,所以女人在月经期间的感冒,常常会转成少阳病的小柴胡汤证。比如说家人啊,比如说我表妹好了,她感冒,她跟我讲的症状是太阳的感冒,桂枝麻黄汤证之类的,我就是把个脉,一把脉,咦,怎么你的脉已经变成弦脉了,不是浮脉了,那你就会说是不是MC来了,她说对对对,就是MC来的时候,她会自然的所有的病邪会被赶到少阳区块,然后随着血出去。那在这个过程的时候啊,月经刚好要来的时候这个转移的过程的时候,我们都知道身体要把病邪转到经血里面去排除嘛。那个时候呢,《伤寒论》后面就有这个条文,说这个女人会什么呢?“昼日明了,暮而讝语,如见鬼状者。”就是她白天会很清醒,好像身体什么动作都还OK,可是到了晚上呢,就会开始跟看不见的人乱讲话,那张仲景就说,那这个你就不要医她,等MC血流出去了,就会好了。所以当邪气跑到营血之中的时候,人就会产生另外一个跟这个条文颠倒的症状,就是白天好好的,晚上发疯。那我们就知道说,《伤寒论》里面是有这个成对的条文存在的,而热入血室是确确实实知道那个邪气是往血里面走,所以我们就知道这个地方呢,邪气是比较在卫分的。
那至于说这个“脉沉而微” ,我刚刚说“脉沉而微”的第一层意思呢,是标示他的少阴区块在努力做一些什么事,这是第一点;那另外一点呢,这个「脉沉而微」也可以这样说,就是人那个脉哦,如果你刚按到这个脉就觉得这个脉很有力的话,你会知道这脉是浮起来的对不对,按到比较底下才有力,那就知道这脉是沉在底下的,是不是这样子?发果我们说这个人在比较表面的气是卫气,里面的气是营气,那“脉沉而微”也可以是说这个人的卫气,好像这个人的他的看不见的能量的身体的这个屋顶被拆掉了,所以把到的脉,是没有屋顶的脉,那陈伯坛先生在讲这个事情就是说啊,他的太阳区块的卫气,已经被你乱医一通被剥掉了,然后剩下一个太阳底面的,太阳的楼下的少阴在那边顶着,上面的一层气被剥掉了。那这个上面一层卫气被剥掉,还有一个特征,就是这里讲的“身无大热”。因为卫气是抵抗病邪的最代表性的抵抗力之一,如果你有足够的抵抗力去抵抗邪气的话,照理说会发烧才对啊,可是他身体又没什么烧,“身无大热”,不能说完全没有烧,就是烧不太动的样子,那你就知道他这个正气其实是很弱的,那么我们要怎么样去补充他的这个卫气呢?
那在这边哦,我们要想说,之前我们说,表阳虚,卫气里面阳气不够,于是这个人就会疯狂流汗不止,要虚脱一样,然后小便不利,那我们就会用桂枝加附子汤对不对,桂枝附子汤是一个很代表性把阳气带到卫分来的汤剂,那这里为什么不是要用桂枝<加>附子汤呢?其实这里不用桂枝<加>附子汤的理由哦,就是它的下一条为什么要用桂枝新加汤的理由,也就是我们今天这堂课一开始的时候讲到说,有一些时候,你可以透过太阴去走太阳,有一些时候,你要透过少阴去走太阳,因为太阳是得到很多不同层面的能量资源的一个区域。那桂枝系统的药是从太阴去支援太阳的,可是这地方的太阳它最需要的支援,并不是来自于太阴,而是来自于少阴,所以它的脉呈现出来的特征是脉沉微,而不是脉沉迟,就是有此一说,这说法是蛮合理的。
那么干姜附子汤呢,我们来想一想哦,其实附子这味药,基本上你吃下去不一定会让你觉得很热,也就是附子它的力量虽然是纯阳的,但是它的力量是比较在于走通你的全身,所以它推送药的速度会很好,但是附子这味药却不一定是热药,那相对来讲附子要热的话,通常要加什么?加干姜对不对?因为干姜可以提供足够的暖度,让附子带着干姜去运行,那这样子才会有暖的感觉。
那我们大家再来回忆一下前面这个我们要先复其阳再复其阴的甘草干姜汤,它就是甘草跟干姜两味药,让甘草这种很缓的药,让干姜的药性慢慢的发挥,然后这个人会慢慢的变暖对不对?是这样子。那如果你需要这个人快一点变暖的话,甘草干姜之外你还可以加附子,就变成什么?四逆汤。那桂林本的四逆汤是有人参的,宋本的是没有人参的,基本上它的结构是甘草、干姜、附子。那四逆汤在这里为什么不要用啊?其实是这样子,因为四逆汤一旦有了甘草,第一个,药效会变得比较缓和;第二个是,凡是用了甘草的药,这个药物会变成从中焦作用,比如说我们的脾胃跟肌肉是一体的对不对?你一旦用了甘草,这个药性走出去的时候就会从肌肉这边传过去,所以是手脚很平均地慢慢地暖回来,那四逆汤的药性。那现在要修复的并不是手脚冷,而是最表面的一层卫气没有了,那我要让药走到更表面去。那我们说越阴柔的药越走里面,味道越浓的药,越走里面,这个药性如果它越粗糙,它的阳就越多,就可以走到比较外面对不对?药的精粗;所以他要做一种很粗糙的药才能让它走到最表面去,而干姜附子汤跟白通汤算得上是《伤寒论》里面最粗糙的几个方之一了,那它的这个粗糙是怎么个粗糙法呢?首先它干姜一两啊,我们这个桂林本是写炮,但是宋本是写不炮,那这个方子你用炮干姜或者干姜都可以。不过话又说回来,同学你在看《伤寒论》的方的时候,他如果说干姜要炮啊,大家不可以到药店去买炮姜哦,因为药局的炮姜已经完全烧成炭了,那就很不热了,那不行。张仲景的干姜炮的是干姜再稍微烤焦一点点,让它那个热力再温和一点点而已,那我们那个炮姜已经几乎是变成不热的止血药了,就没有什么用了。
那附子是一枚,我们桂林本是写用炮附子,宋本是写一枚生附子,但在这里用生附或炮附都是还可以的啦,那这个生附子一枚是确确实实有到汉代的三两,可是炮附子一枚就没有到汉代的三两了,可是我通常在用药的比例上面,我还是会附子,因为就算用炮附子,我也放到三这么多,就是干姜一、附子三这个重量,因为我们现在这个附子的品质已经在下降,用多一点,感觉上比较好。那它的煮法是三碗水煮一碗水,然后顿服,顿服就是一口气这样喝下去,那我们都说药煮得越久,它的药性会越柔和对不对?像是桂枝汤七碗水煮成三碗水对不对?它煎煮的时间有四碗水这么多,有四个时间单位,那四逆汤就是三碗水煮成1.2碗水,只有 1.8 碗的时间单位,那后面31条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他是用十二碗水煮成三碗水,就是煮很久很久,让这个药变得比较偏阴柔,像小柴胡汤也是十二碗水煮到三碗水这么久。那这个方子它是三碗水煮一碗水,它的时间是很短的,那这个时间代表他要取这个药性最阳最粗的部份。不过这个煮法上面,我就觉得我们现在煮这个方剂哦,这样子煮会不会有一点险啦,我想如果你是用炭炉煮或煎药壶煮,都不太险,但是用瓦斯炉煮,可以刚好煮出把你毒倒的这个……就是附子会煮到一个半调子的状态,会把你麻倒的这个状态,就是附子的毒性是要经过煎煮可以让附子的毒性分解掉。我在一开始教跟同学讲附子的毒性我会说,如果是生附子也好,炮附子也好,因为炮附子现在很多家都炮的不好哦,所以有同学吃个什么附子汤、真武汤就被麻倒了,那这是代表它的炮制过程比较不好,如果你要用炮附子要用这种短时间煎煮的做法的话,我想炮附子还是到生元去买,因为生元的炮附子确定是不毒的,所以煮的时间短也没有关系,但是一般我们家左邻右舍买的附子,如果你很快火这样子三碗煮一碗这样子吃的话,通常会被麻倒,所以这是一个附子在使用上的问题。那附子要分解它的毒性是滚的越厉害,它毒性分解的越快,那我们曾经教桂枝汤的时候估算过,桂枝汤的七碗水煮三碗水,煮掉四碗水的时间单位,如果是用古时候的炭火来煎药的话,可能是半个钟头就煎完了,那意味着这个三碗煮一碗如果是同样的火力的话15分钟就煎完了,那15分钟能够让附子的毒性分解吗?有希望,那个希望就是,如果你是用那个我在香港街头看到那个卖煲仔饭的那个瓦煲啊,他们还是用炭炉煮的,那炭炉火真的很旺哦,热度很高,锅子放上去没有几分钟就哇的大开,就如果是那么强烈的火,有可能在15分钟内附子毒性分解完,可是我们一般瓦斯炉这样小小火很乖巧的煮的话,可能没有办法,就是用瓦斯炉或者是用煎药壶呢,就要煮差不多一个钟头,才能确保附子的毒性分解掉。那煎药壶其实火力是很弱的,就是插电的那个,通常刚刚好三碗煮一碗也要一个钟头啦,所以就它滚一个钟头三碗水才变一碗水。所以附子就是如果你要用古时候的煮法,是比较险一点,但不是没有希望,那我们现在用煎药壶,就宁可让它煎慢一点,让它滚的时间有到一个钟头,这样子的话毒性比较能分解完全。但是先不论怎么煮,其实我们现在可以用科学中药对不对,反正是干姜一附子三嘛,但是科学中药的话,我想想看,科达的附子三瓢也是会把人麻到的,然后明通的话也有希望,好像顺天的比较不会把人麻倒一点,我不知道庄松荣有多好,有没有人吃过?
那如果是生附子用在这个方,因为宋本是用生附子嘛,那我们说生附子是有破阴实的效果。那用生附子它的能量就是,因为我们说一个药材通常它的药性的倾向,就是生用比较偏泻,熟用比较偏补嘛,那生附子的话就比较能够把卫分的邪气赶出去,可是你说这个卫分的邪气不走,它是为因你的卫分的阳气已经太弱了,所以邪气才掺杂在里面。所以这方子如果你是用熟附子用炮附子补充阳气,它邪气自然也留不下来,所以这方子用生附、炮附的差别不会很大。而且呢,生附子跟姜一起煮之后,它的药效会变得有点像炮附子,所以你就当做是生附、炮附之间。只是同学想想看,我们一般煮《伤寒论》的方剂,如果是煮成三碗的话,你放一枚附子,那平均每一碗里面只分到三分之一对不对?如果一枚是三两的话,每一碗只有汉代的一两那么重的附子的药性在里面,可是这个是一枚附子就煮一碗喽,所以这里附子的浓度是非常高的,就一次就喝下去。那当然一次喝下去,那接下来怎么办,一般使用经方的医生是说,如果你喝下去还没有好透,你接下来可以用四逆汤收工哦,但是这个汤就喝那么一次。这样子喝下去后,就是煎煮时间那么短,药性还很粗的这种干姜、附子这种最阳最热的两味药,那它会怎么走?那如果我们知道甘草干姜汤会怎么走,因为甘草干姜汤吃下去后,因为干姜本来就是一个不太会跑的药,生姜会跑,干姜不会跑;那干姜跟甘草吃了之后会怎么样啊?干姜、甘草吃了之后它那个暖度是慢慢慢慢从脾胃到肺这个地方,把你的肺的气变暖了,因为我们的肺跟我们的全身的气都是相通的嘛,所以他全身会慢慢暖回来,所以甘草干姜汤是走肺这个地方。那四逆汤呢,多一个附子的话,它会好像比较是平均的走在四肢这样子。那如果我们再把甘草拿掉会怎么样呢?那想当然会知道它的药力会往表面冲对不对,一旦失去了甘草的话,这个药就再也没有中间轴的坐标点,那就是哪里属于身体最阳的部份,它就往哪里走了,所以它大概就是可以到达身体的表面,那这是一点。那另外一点就是,如果我们不要用这么玄幻的方法来看药性的话,我们就用一个比较单纯的说法,就是四逆汤它是用来救逆回阳,那个回阳当然是回肾阳了对不对?那少一味甘草的干姜附子汤,其实它的作用点,大概也是以肾为主,因为附子到底是比较属于肾脏的药,那如果你把四逆汤能暖肾阳的效果,把它的这个附子加重三倍,然后再把甘草拿掉,那它就会好像暖肾阳的效果突然变得很猛对不对?那很猛的效果是怎么的呢?肾是少阴区块嘛对不对?你要把这个热药丢到少阴,可是你又故意让这个热药很会跑留不住,那它就从少阴冲破屋顶跑到太阳来,所以就会把太阳区块这个卫气的臭氧层破洞把它补起来了。就是把这个药故意丢进少阴,但是丢进一个少阴容不下的药,让它从少阴这样子喷上来,这是有此一说,那在实际上吃这个药感觉有一点类似哦。
所以在这个方子里面就会让人想到说让跟下一条相比,它比较是从少阴那边赶快的填补太阳表面的卫气。那可是可能这里还会给人留下一个疑点,就是你怎么能断定这个方真的会修补到人的卫气呢?我们说附子暖肾,干姜暖脾对不对,为什么吃了这个汤不是觉得肚子暖暖的,背后暖暖的,你怎么知道它一定会补到卫气?用药这个东西一旦讲到这些形而上的东西,它都是很虚幻的,这是我们这一堂课从开始到现在讲这些营卫的问题,我想如果是学西医的听了,他大概会觉得很怪吧对不对?因为这个营卫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形而上的医学,就是你在身体的解剖上面没有办法找到很适切的证据来说明《伤寒论》看到的这样的人体图。
那像我们说有的时候我们要调营卫,有的时候要修补营,有的时候要修补营卫,现在是给你一个修补卫气的方子,那如何可以知道它一定可以修补到卫气呢?那我自己是有过这样一个实验哦,就是在这本书前面的篇章,很久以后会教到的一个篇章,有一个部份是在讲奇经八脉之病。那奇经八脉之病,当然是更高层次的医学哦,那这个书里面也是讲了一些原则而已;他说,奇经八脉里面,有一个脉叫做阳维脉,那阳维脉呢,顾名思义就是维系着人体的阳的部分的一个脉,他说呀,阳维脉如果受伤了,这个人的皮肤会总是湿湿的。那在《伤寒杂病论》里面他就写说,如果你要修补阳维脉的话呢,就要调卫,就是要调补人的卫气,这个皮肤湿湿的这个感觉,请同学不要跟桂枝加附子汤那个人体出汗不止那个相提并论,就是人很容易出汗,皮肤都是湿的嘛对不对?但是阳维脉伤了,皮肤湿是不一样的,因为我遇到过一次,就是那个人的皮肤他不是在出汗,可是你摸他的皮肤,觉得好像摸到青蛙的皮,觉得好像摸到市场里面已经砍成一块一块的鸡肉的鸡皮,就是那种感觉,就是凉凉的,摸起来这个皮不是干的,可是他又不是出汗,就是这样一种感觉。我们家附近有一个邻居,他就这种皮肤,但他还有很多其他病啊,那些病我也没治好,算是我医术还蛮烂的,那你说他有那样一个皮肤,摸起来凉凉的,像摸到青蛙还是死掉的鸡的皮这样子。然后我就想起来说伤寒杂病里面哦有阳维伤当调卫,那这个卫要怎么调啊?那最直接调卫的话,如果以《伤寒论》来讲就是干姜附子汤了,那我就叫他喝看看,那就煮一煮啊,煮差不多一个钟头,就煮45分钟吧,他就喝了,那喝了几次之后啊,再摸他的皮肤,果然就比较像正常人,就干了。所以这汤呢,能不能修补到人的卫分呢,可能是可以的,我说这个皮肤皮常湿的这个状况,同学会不会跟流汗搞不清楚啊?就是那个触感是不太一样的,所以从这点来看的话呢,我们也可以想到说,的确是这个方剂它一层一层的,就是有甘草或者没有甘草,或者再加上附子,它可以走到哪里或者是再走到哪里啊,那这样的一个方剂。
不过在学这些东西的时候,我想同学啊都要有一个横向的整理功课的一种思考角度,就好比说当它每个条文里面出现了一个同样的词句的时候,比如他说“烦躁”的时候,同学在复习功课的时候就要想,还有那些其它的条文有烦躁,可能白虎汤证有烦燥对不对?然后茯苓四逆汤证有烦燥,然后大青龙汤证也有烦燥,《伤寒论》有很多其它相关的“烦燥”的条文,吴茱萸汤也有烦躁。那你要想想说,同样是一个烦躁,我们到底要怎样来分辨它们的烦躁是那一种的,我想这是一个大家复习功课时候,自己要想办法做的一个功课,因为《伤寒论》在临床上最重要的是辨证的技巧。就像说太阳篇我们讲到“喘”对不对?我们下一期课要教麻杏甘石汤,它也是一个以喘为主的。那当看到这个太阳篇的“喘”字的时候,你就要想到太阳篇有那几处有喘,比如说小青龙汤证会有喘对不对?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证会有喘,然后葛根黄芩黄连汤证会有喘,麻黄汤证也会有喘对不对,这样再加这个麻杏甘石汤就有五种不同的喘,那这五种不同的喘你要怎么分呢?那麻杏甘石汤证有它的特征,它的肺是又干又热的,所以他的右手的寸脉是鼓起来的,然后咳的声音是很干咳那种铿铿铿的声音;然后呢,小青龙汤证的话,它有喘的话,它一定是吐出来的痰是稀稀的对不对?它是肺里的水太多了,所以它有它的特征;那麻黄汤证的喘,那这个人一定是脉浮紧啦,怕冷啦,没有汗啦对不对?那葛根芩连汤的喘就不用分了,因为葛根苓连汤正在拉肚子嘛对不对?在拉肚子就拉肚子为主证就好了,喘当作副证看就好了;那桂枝加朴杏汤的话,那就是脉浮缓,一般程度的恶风,他呼吸道开始不顺了,那这样就桂枝加朴杏汤。
所以学《伤寒论》的时候这些地方的功课啊,倒是不可以偷懒的,就是同样是一个“喘”字,那你要分得出它有那些喘。那如果你真的做了这个功课的话,我想会觉得学《伤寒论》学得很心安,因为《伤寒论》它在我们生活中最好的一点之一啊,就是它非常切合实际。如果你不是从这个角度去接触中医的话,而是脑海里面只在想些什么五脏六腑阴阳,什么肝阴虚啊,什么肝血虚啊,什么脾胃之阴不足啊什么的,那如果你遇到今天我们刚刚读过的这个干姜附子汤证,那请问这是五脏哪一个脏哪一个腑虚啊实的?这都不是嘛对不对?或者是我们刚刚讲到的这个病人常自汗出,那这个跟哪一脏哪一腑的阴阳虚实有关系嘛,没有关系对不对?所以一般中医在讲那些黑话,其实根本够不到《伤寒论》在处理的那些范围的,就是讲的那些其实在这些病没有什么用。所以张仲景在教学上面他是先教你看六经区块怎么样分人体的层面,而这种分法并不完全对应哪一脏哪一腑,而是人体有这些的层面。当然今天我们要谈的层面都是很粗浅的,因为将来等到同学学到风湿篇的时候,你会重新学一次看到这个风这个湿走在哪一层,它有什么症状,就像这样子的一个分层的方法,是临床医学非常有效的一种处理方法。可是那个不是中医的那些黑话可以包含的范围,那些黑话讲得太多的人,不太处理得好这些东西,所以人的最表一层卫气如果出现破洞了,那就是干姜附子汤。
那我这个讲义38页,有补充一些东西给同学,同学可以看一下哦。这个就是日夜轻重的治法,这个是陈士铎的《石室秘录》里面也有啊,傅青主的书里面也有的方子,我之所以没有选傅青主的书而选陈士铎的书,也是一方面要让同学看一下陈士铎的这本书是什么样的格式,就是陈士铎的这个书啊,《石室秘录》他有什么“天师曰”啊,“张公曰”啊,“雷公曰”啊,这些是什么啊?是陈士铎说他书的来源啊,是他有一天在茶馆喝酒,然后遇到三个无聊男子跟他搭讪,这三个无聊男子就说我们都是神仙下凡来的,我是张仲景的灵魂,他是跟黄帝一起撰写《内经》的歧伯天师,还有一个雷公,写《灵枢经》的雷公。他们说我们三个神仙来帮你完成著述传之千秋的大业,然后就告诉他很多资料,他就抄下来出版,就变成陈士铎的医书。那这三个无聊男子到底是哪里来的,我们真的很难考据,因为我们会知道说傅青主的医书里面跟陈士铎的医书有很多重复的地方,那傅青主的年代比陈士铎要早,所以我们照理说会觉得说这个资料是从傅青主那个流派传给陈士铎的,应该这样说吗?可是奇怪的是相比之下,陈士铎的那一本像是完整版,傅青主自己的《傅青主男女科》像是残缺版,所以怎么会师父的东西比学生的东西还要残呢?所经会让人觉得说会不会是在傅青主的背后真的有某个门派存在,然后那个门派把一些东西交给傅青主,过了不久之后再把一些东西发放给陈士铎,就是这个想法我觉得是有它一定的可能性。因为傅青主的晚年,跟陈士铎拿到那份资料的时间太靠近了,就是让人觉得说如果傅青主自己去拿给陈士铎,但老先生也爬不动了,也没有力气到酒馆去跟人家搭讪了。那如果不是傅青主拿给陈士铎,难道说傅青主还有学生或者傅青主还在世的时候就把东西教给陈士铎了吗?这也是很奇怪哦,所以这个流传是比较不可考的,只是说这个书的写法是这样的。
那他这地方写日治法、夜治法其实意思是一样的,像他这个地方,《石室秘录》里面日治法这个天师讲说,这个白天病变得比较严重,就是平常有发寒热或发烧或怎样,是白天烧晚上不烧的,那你就要在天亮以前先喝药,在你的卫气出来的时候,趁机把这东西一起抽干净。因为傅青主跟张仲景的方子是各有妙处,像张仲景他是从少阴去开太阳对不对,那傅青主这个东西是从三焦去开太阳,他是走柴胡汤的系统,就是从三焦之气开出去,然后把邪气赶开。因为卫气有四个源头,你走那一个都还算对,所以他是用柴胡系的药,三焦开太阳,然后用一些袪邪气的药混杂在补气的药然后走三焦,一样是可以做到他要做的事情,那这是他治白天。不过白天的这个状况用仲景的干姜附子汤就很好用,所以傅青主这个方显得是有一点可有可无啦。但是晚上这个治法的这个方子啊,就傅青主的方用得很漂亮了,就是说他用的是很多滋阴的药,然后在滋阴的药里加一些能够袪邪的药,那傅青主这种在阴药里面袪邪的药,其实用的是,他的漂亮的程度是远远超过很多其它医者。怎么说呢,一般我们说对付肿瘤好了,那现在很多大陆的新研究,什么对付肿瘤什么雷公藤啊,什么白花蛇舌草啊这些又毒又厉害的药,肿瘤没有了,人命也去掉半条了,像那种药都显得很蛮,很没医术可言。
那像傅青主治疗子宫肌瘤他用的药是什么呢?是鳖甲跟荸齐,鳖是一种能够在水里面钻泥巴的东西哦,鳖跟乌龟不一样,乌龟不好动,鳖还蛮好动的。所以他说如果身体里的血分跟阴分有邪,你丢一只鳖下去它就会钻会挖,那就很适合放到子宫肌瘤这个方子里面,中国本草说荸齐这种药物呢,你跟铜钱一起嚼,铜钱都会烂掉,所以它能够化铁消金,但是吃到人体又害处不大,他就用荸齐跟鳖甲来破子宫肌瘤,那这样就显得用药是非常之漂亮,因为他用的药很没有伤害性,就是能够去除邪气,但是不伤正。那在这里的话,鳖甲跟何首乌哦,跟白芥子一起来把阴分里面的邪气拖出来,这算是用药用的很漂亮的作法,所以如果这人是晚上特别病的难过的话,那就用这样的方子可以处理,这两个方子是可以通用在很多地方的啊。那因为下面讲义还没做好,还没发,后面就是讲说如果你晚上会发寒热,而发寒热的时候又带有一点点烦燥的话,那代表阴邪里面还有掺杂阳邪,所以再加一点补气药吃下去,那是下面一节的内容。
那再下面呢,他是在讲一些事是说,其实虽然话是这么讲,就是张仲景讲说,白天烦躁不得眠,晚上安静,或者是白天明了,晚上会发神经乱讲话。这种东西虽然都是有道理,但是都不是绝对的道理,怎么讲呢?就是白天能够烦躁不得眠,代表他至少还有一点卫气可以跟邪气抗争对不对?如果他的卫气已经虚弱到完全没有的话,那他连白天都不会烦躁了,就是全天候下班的状态,就没有什么上下班的问题了。所以张仲景或者傅青主他们就……就是说他们有其它的状况,就是将来教到少阴厥阴篇同学就会看到,有些情况真的是已经是完全亡阳了,阳气都已经完全没有了,那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所以在这一条呢,一般医家称为这个证叫做“无阳证”,但是不说“亡阳证” ,因为真正的亡阳证还可以更严重一点。 那这是这一条的一个状况。
【7.31】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劈) 人参三两 生姜四两(切)
右五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那下一条呢,就要请同学忍住哦头脑受到的摧残的感觉,因为下一条讲的就更加的细腻复杂了。这一条呢,它让我们看到可以从少阴去救太阳,傅青主的方让我们看到,可以从少阳去救太阳。那接下来他要讲的是某一个状况呢,你需要从太阴去救太阳。那31条讲的是“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主之。”这个病证是很简单,可是同学啊,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要辨这个证,那还真的是整本《伤寒论》要很熟才行。就是发过汗以后,那这个人因为发汗所以身体的津液会有一点损耗嘛对不对?这是都知道的事情,然后呢“身疼痛”,那我们如果是读《伤寒论》的人就会想到身疼痛啊,麻黄汤也会身疼痛,真武汤也有可能身疼痛,附子汤也会身疼痛,当归四逆汤也会身疼痛,还有一大堆汤都会身疼痛,那这主证还能用吗?
就是当然啦,我觉得要学仲景方,要会一些消去法,就是身体发完汗会觉得疼痛这个状况,它有几个其它的方会跟这个很容易混杂,比如说麻黄汤证也会身疼痛对不对?可是麻黄汤证的身疼痛是脉浮紧而恶寒,它不会脉沉迟,是不是这样子,那你说身疼痛,脉沉迟我们就可以用这个方了吗?对不起,不行,为什么呀?因为在少阴篇里面有一个方叫做附子汤,附子汤有两个条文,附子汤它是真武汤变出来的,就是真武汤里面加生姜啊人参这样子。那附子汤啊,它的效果有一点相当于我们灸关元,张仲景说,你要么就灸关元要么就附子汤,它治疗人觉得背上发冷,因为你灸了关元,命门火够了阳气上来,背就不会冷了嘛对不对?所以治疗背上发冷的。那这个治疗背上发冷的附子汤啊,它另外有一个主证是什么呢,是身体疼痛,然后呢,脉是很沉的,所以那个主证跟这一条简直是分不出来,那唯一的差别在哪里?附子汤多了三个字“手足寒”。所以如果你身疼痛,脉沉迟,手脚冰冷,对不起,你的症状已经到附子汤那边去了,已经不是这个桂枝新加汤了。这个汤叫做新加汤哦,它的方名就是桂枝汤再把它新改一个版本,所以叫新加汤,就是这个方名呢,在长沙古本叫做桂枝去芍药加生姜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宋本的方跟古本的方是不一样的,宋本的方不但不去芍药反而加芍药,宋本是用芍药四两,宋本是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听说是《伤寒论》最长的方名。
所以如果是麻黄汤的身疼痛,我们知道是因为有寒气钻进来,那我们中国人不是说“不通则痛”吗,对不对?那有寒气钻进来了,所以你的气血都运行不动,所以就会痛,是不是这样子?那如果是附子汤的话,那根本就是这个人身体这里那里都是太冷了,所以身体会疼痛。那像桂枝新加汤或者是附子汤都是很有机会用在女人的MC的时候的不舒服的方子,比如说月经来的时候,如果你身疼痛,脉沉迟,是很有可能用桂枝新加汤的,但是也有人月经来的时候呢,是手脚冰冷,身疼痛,脉沉迟的,那样就用附子汤。那也有人月经来的时候呢,是嘴唇干燥,手心发热的,那是什么?是温经汤。所以就是月经的不舒服,它就有好多的不同的主证,可以用到《伤寒论》的方,是这样子的一个状况。所以这个新加汤哦,它在用法上面同学至少要记得它跟附子汤的辨证点相差很少,而这两个方剂,就是常常产后或者月经后这两个方证会,有时候是A有时候是B哦,所以要能够分。
我们现在来画一个非常低级的图哦,假设这是我们的血管哦,里面走的气是营气,外面走的气是卫气啊。那为什么一个人发汗后,也没什么其它大病,他会变成脉沉迟而身疼痛呢?这个啊,像我们刚刚说这个干姜附子汤的时候会说,这样子下过之后又发汗,然后你把他这个人的身体这个卫气这个屋顶拆掉了,然后剩下底下的少阴在那边撑对不对?变成这个状态。
我们一般发汗之后,可能这个地方汗水出去,这个卫分就会变得比较干燥对不对?因为他水已经有流失了嘛是不是这样子?那这个“脉沉迟”啊,其实这个脉沉迟是……这个迟脉在这一条里面不太有意义,因为我们说迟脉就是每分钟的跳动次数比较少叫做迟脉对不对?就是跳动的频率比较少的叫做迟脉。但是这一个汤证啊,它的那个迟脉其实不是真正的迟脉,它的迟脉其实是缓脉加涩脉,就是说这个汤证的患者他的脉不一定会跳得比较慢,但是你把起来会学得它那个动法有点温吞吞的,那这种温吞吞严格起来是叫做缓脉,然后它动得那么不流利,会让人有一点涩脉的感觉,所以这个迟脉会有缓脉跟涩脉的调子。那不过呢,手感上来讲,你就会觉得这个脉好像跳得有点拖泥带水,所以会有迟脉的感觉。那一个人为什么脉会沉迟啊?比较脉会沉迟,通常这个人他的营血之中啊,好像营分里面的血或者说水分不够,就是他发汗之后伤了津液了,可是他从营分要供应他卫分这个供应津液的这个能力还没有好好的恢复。那我们卫分的津液要从哪里来?从营血来对不对;那营血的津液要从哪里来啊?那要从脾胃吸收对不对。所以当这个卫分的津液不够的时个,他的这个太阳表的这个卫分的区块它要跟谁叫救命啊?当然是跟脾胃叫救命啦。因为帮人吸收水的是脾脏,帮人排出水的是肾脏对不对?它当然是要跟脾脏叫救命啊。那当它向脾脏叫救命的时候,他的脉象就有可能是这个“脉沉迟”,这是属于太阴病的脉像。那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脉沉迟是表示说他的营分的营血不足,营分太寒哦或者是这个津液不够的现象。
那为什么津液不够呢,人会身体会痛呢?是这样子哦,我们人体身体表面那种看不见的能量的这种大河流我们称之为经络经脉对不对?但是你说经络经脉之外的地方,人体里面就没有生命能在流动了吗?其实还是有的,这些比较分支比较小的生命能的流动呢,我们在中医的书里面是叫做孙络,就是低一级的小分叉叫做孙络,那当然意思是这个很逊的逊啦,只是我们写的话就写这个“孙”字,那就是念成xun。那这个孙络呢,就好像在这边呢本来是有很多能量让它流动的,而人体的气要流动呢,是需要水当做它的媒体的,所以人的气跟水是很难分开的东西。那当你的营分不能供应它足够的水气的时候,这个孙络的流动就会不通,那这个不通其实就跟你摔跤了瘀青的地方会痛一样,就是哪里不通哪里痛啊,或者哪里长一个脓包在发炎那里会痛,因为气血被它瘀塞住了嘛,都是不通则痛。
所以在这里,这个病证它是在告诉我们说,我们要如何让我们的营分能够把这个津液补充到卫分,这是一个最需要做的事情。所以前面一个干姜附子汤呢,是如何补充卫分的阳气,而这个地方呢是要如何补充卫分的津液。那因为要从营分把津液送过去,所以呢,他用的药当然是用桂枝汤当底子了对不对?从太阴开太阳的桂枝汤,所以这个地方就不是什么干姜附子汤,干姜附子汤送不了津液过去。那桂枝汤要送津液的话,那你就要加什么呢?加能够帮你补充津液的药,所以加人参,因为张仲景凡是津液不足就用人参来补充对不对?那遇到这个症状各位用药的话,比较有效的应该是西洋参吧,那不然的话用东洋参,党参的话就是效果差一点点啦,那红参大概都没有用了啦,东洋参是目前参里面比较能够补充津液的,就是粉光或东洋啊。当然一般我们也不用那么计较,党参也可以啦,加多一点就好了,加两倍哦。那生姜要加多,因为我们现在呢,我们说桂枝它能够携带的药性是在营分这样沿着脉管流动的对不对?我们要用生姜它才会分叉出去啊对不对?那我们在桂枝汤的架构里面,叫它载了人参提供给它的津液了,那接下来要把这津液开到卫分,所以生姜要加多一点对不对?那它比较能够开出去,所以就用生姜加多一点。
那其它什么大枣甘草的作用是一样的,但是这里就出现一个差异了,宋本是芍药要加多,加成四两,而桂林本是芍药不放,那你说这个差别,会不会对这个药性造成很大的影响?还好了其实,因为不加芍药有不加芍药的意义,加芍药有加芍药的意义。我们先看桂林本,不加芍药的意义是这样子,因为桂枝往外开,芍药往里收,这是一个基本结构,可是如果这个桂枝向外开的时候,已经背了一个包包的话,芍药还需要那么多吗?就是人参是一个跑得很慢的药哎,就是桂枝它扛了那么多津液,扛了那三袋水这样走,那你还要芍药来收它吗?那当然不必啦。而且呢,桂枝向外冲的力道,由于生姜加量了,所以都被分掉了,它还没有走到底,就已经旁边都已经……就是走的一个水管,水管旁边都是洞一样,那还没有走到完,就已经漏光了。那这样子的话,桂枝到最后也没什么冲力需要芍药来收它了对不对?所以在桂林本里面不加芍药是有意义的,因为桂枝已经担负了人参的重量,然后又有生姜来分消它,所以桂枝的冲力,已经不需要靠芍药来收了,这是直接以补充这个卫分的津液所需要的,大概是这样。那宋本呢,芍药加到四两有没有意义呢,其实也OK,因为你加了芍药也不会真的让这个药完全没有效,只是加了芍药以后,我们说芍药是能够把静脉血收回来对不对?我们说芍药让血回到肝脏来养血这样子,所以加了芍药的版本呢,就很适合用在比如说月经后啦或者生产后的身疼痛,脉沉迟。当然条件是手脚不冰冷哦,手脚冰冷的话是附子汤证了。那这样子的一个前提来看待它的话,比如说如果你的这个新加汤证啊,是发生在产后或者月经后,因为有时候产后稍微受点风,人就会变成这个证哦,因为当一个人的产后或者月经后,她身体都有血虚的现象对不对?那血虚的这个状态呢,会让她的荣血没有办法提供足够的津液,所以呢,这个时候你要用芍药加强这个人身体养血的效果,这是对的,是不是这样?所以产后跟月经后的新加汤证,我们通常是采用加芍药的版本。那一般的感冒辨证辨成这样的新加汤证的话,我们可以用不用芍药的版本啊,两个版本都是很对的。
那你说这个人营血不足,津液太少,那我们来滋阴好不好,我们来加地黄行不行啊?其实不太行哦,就是加了地黄之后……就是地黄是连麻黄都可以束住的药,生姜的话就出不来哦,所以并不是说滋阴药都可以用,因为你如果用了地黄的话,生姜根本没有办法发出脉管之外,就已经没什么力道了啊。
所以只是要把一点点的水气给到这个卫分,那张仲景就做了一个桂枝新加汤哦,那这样子细微的医术,我觉得看《伤寒论》会让人觉得很惊讶哦,因为处理人体处理到这样,我觉得是蛮惊人的。那还有更惊人的就是这个方还有一个跟他相反的方,因为这方子是在告诉我们说,如果我们的血管里面的水太少,人会有这样的症状对不对?就是“身疼痛,脉沉迟”然后他要告诉我们一件事是,这个,如果你要补充这个卫分的水分,你最好要走营分补充过去,所以你要走桂枝汤路线对不对?不是走干姜附子汤路线,因为那个走不通。那另外呢,就是这个方子在治疗卫分得不到营分的水、津液的供应啊,那还有另外一个状况跟它相反的是什么呢?就是如果一个人的营分里面水太多呢,那是什么证啊?如果一个人的血管里水分太多的话,这个人呢,就会坐在椅子上面看着天花板,就天花板在转,那个是泽泻汤证。所以在这里就知道张仲景在另外一个,这个方的对头,还有一个泽泻汤,泽泻汤是把血液里面多余的水拔掉的方。就是这些用药的这个相反的地方,也是读张仲景书让你觉得很过瘾的地方哦。那为什么不是伏苓,为什么不是猪苓,为什么是泽泻?因为泽泻是去水中之水啊,就是伏苓、猪苓的话,它们是用阳气去引导水份;但是泽泻的话,是从已经是液体的这个血里面,把这个不要的水再抓出来,所以用泽泻。
所以呢,我就在想说,像这样子的一种《伤寒论》的这个阅读啊,不知道同学会不会感到十分之有压力,不会哦?就是因为昨天的同学就听课听得蛮痛苦的,我不晓得今天是怎么样。但是我自己就觉得说,能够看到张仲景这样子教医术,实在是……我觉得是身为我们学习者的一种,可以说是很幸运的事情吧。就是张仲景太阳篇讲营卫,讲人的水循环,就这样很细很细的一点一点告诉你。张仲景在完成的人体解剖学是一个非常难完成的东西,怎么讲呢,就是西医的人体解剖学比较容易完成,因为他只要把人割开就得看到,那张仲景要完成的人体解剖学,很多走法,什么气的运化,什么那都是形而上的东西对不对?那他要告诉你人体是这个结构,你也可以选择不相信对不对?所以他必须把他的每一个人体解剖学的看法上面,会有什么症状,然后再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会另外会有什么样的症状,然后让你对比,给你看,这样让你可以互相反证,他说的那个人体结构真的存在。然后呢,他会另外再告诉你,你要用什么方剂来治疗,然后让你证明他说的这个人体解剖的结构真的存在。虽然他那些,张仲景在观察的这个人体解剖都是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所以就是张仲景可以说是采取一种这样子反复辩证的方式,来让我们这些没有开天眼的凡人,也能够看到这些灵能者看到的人体啊。就是到最后你会《伤寒论》学的久了,你会觉得脑海里都是一个人的灵魂是怎么样的一个画面哦,虽然你完全没有灵能力,但是你会有这样的画面开始出来,就是用我们这个非常有限的头脑跟五官哦,来抓住这个非五官世界的存在。所以我觉得学习《伤寒论》,可能它的意义哦,不只是医病这么简单,就是它对于我们活在这世界的很多感觉,其实都还是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的。
那我们下一节课就要教麻杏甘石汤,那麻杏甘石汤就是比较常用的大方,那这样教起来可能会比较轻松一点。